美通社-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電:致力於制藥與醫療保健問題研究和諮詢的全球領先公司之一決策資源公司 (Decision Resources) 預測,到2012年,中國糖尿病藥物市場將增至3倍多。Emerging Markets(《新興市場》)新發布的題為《Type 2 Diabetes in China》(中國2型糖尿病)的報告顯示,這一增長將受到享受健康保險途徑的增多、患者消費力的增強以及更加積極的治療實踐的推動,促進諸如胰島素類似物等新制劑使用的增加。此外,中國2型糖尿病患病人數也是全球最多的。2007年為6250萬人,相當於美國、歐洲和日本患者的總數(4850萬人)。中國的高度流行率反映了與老齡化和城市化相關的風險因素,如飲食和缺乏體質鍛煉。
決策資源公司分析師 Victor Li 博士表示:“中國政府和醫療機構正在推廣由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和中國糖尿病學會出版的指南。所有的指南提倡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更早和更積極地干預。我們預計,2007年至2012年,採用覆方用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將增加近一倍。”
消息來源 決策資源公司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禮儀用品開模製造
興票案2.4億等李登輝開鎖 防小人!買賣租賃常用提存
興票案2.4億等李登輝開鎖 防小人!買賣租賃常用提存
更新日期:2008/05/26 20:54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國民黨想要領回興票案中的2.4億元提存款,事實上民眾日常生活中,也常會用到提存,例如買家簽完約,為了防範賣家打契約卻變卦,所以把資金提存到法院,證明自己確實有履行責任,法律上站得住腳。律師表示,說白點,提存的概念就像「防小人」。
高雄市一處公有停車場積欠一千多萬元租金未繳,承包商與交通隊爭執不下,但承包商說他錢都有繳,因消防設備有瑕疵未改善,所以先把租金提存到法院,證明自己並沒有違約。
2003年台北藍天新村強制拆除,退伍老兵廖伯伯為避免以榮譽軍官自費購買眷舍被拆,因此將房屋提存法院,怎知最後房屋仍被夷為平地,一度爆發軍方違法拆屋,雙方對簿公堂。
像這類租賃繳付買賣契約,還有保證金等很常用到提存,聲請人為求自保,讓法院做第三個公正單位。
雖然提存在公庫裡的錢還是會滾利,但依照活存牌告價,例如今年只有0.25%和活儲相比利息少之又少,加上事後要變更受取人條件不易,尤其像興票案這麼複雜的案子,律師表示很可能弄到最後,要拿回錢難上加難。
更新日期:2008/05/26 20:54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國民黨想要領回興票案中的2.4億元提存款,事實上民眾日常生活中,也常會用到提存,例如買家簽完約,為了防範賣家打契約卻變卦,所以把資金提存到法院,證明自己確實有履行責任,法律上站得住腳。律師表示,說白點,提存的概念就像「防小人」。
高雄市一處公有停車場積欠一千多萬元租金未繳,承包商與交通隊爭執不下,但承包商說他錢都有繳,因消防設備有瑕疵未改善,所以先把租金提存到法院,證明自己並沒有違約。
2003年台北藍天新村強制拆除,退伍老兵廖伯伯為避免以榮譽軍官自費購買眷舍被拆,因此將房屋提存法院,怎知最後房屋仍被夷為平地,一度爆發軍方違法拆屋,雙方對簿公堂。
像這類租賃繳付買賣契約,還有保證金等很常用到提存,聲請人為求自保,讓法院做第三個公正單位。
雖然提存在公庫裡的錢還是會滾利,但依照活存牌告價,例如今年只有0.25%和活儲相比利息少之又少,加上事後要變更受取人條件不易,尤其像興票案這麼複雜的案子,律師表示很可能弄到最後,要拿回錢難上加難。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辦理公司行號登記注意事項
辦理公司行號登記注意事項
您要辦理公司或行號設立嗎???創業為艱,請注意下列問題,讓您在創業之初立穩根基
一、到底是設立行號還是公司好?(一)優缺點分析
1. 資本額的設計:
行號資本額三千元以上無籌措資本額的壓力,資本額不超過二十萬元設立行號時不必驗資;公司資本額至少須五十萬元,設立時皆須請金融單位開立存款餘額證明。請注意設立公司行號的資本不論是採核定課稅或是記帳方式都不會影響到稅額的問題。
2. 課稅問題:
行號屬於月營業額二十萬元以下可以申請免開統一發票(但稅捐稽徵單位不一定同意),行號若屬於核定課稅(免開統一發票者),不論經營盈餘或虧損,每三個月要繳交營業稅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年終須繳交約一萬多元之營利事業所得稅。開立發票之行號或公司若虧損時,則不必繳交營利事業所得稅,但兩個月之營業額須依據發票上繳稅捐稽徵單位百分之五之營業稅。所以開立發票並不一定比核定課稅要繳更多的稅。
3. 營業風險:
行號之負責人或合夥人對於行號經營上的風險負完全責任,也就是行號經營上所產生的債務行號之負責人或合夥人要負完全責任。公司之負責人(董事長或董事)對外必須與公司負連帶責任,特別是公司開立票據時(一般公司申請支票,銀行會要求蓋公司與負責人之大小章),若跳票時開立支票之負責人也是銀行求償的對象。而公司之其他股東則僅就出資額部份負擔營運風險,若公司經營負債時也不會牽連到個人的財產。所以對於單純投資的股東,設立公司比行號更有保障。
4. 營運發展:
行號之名稱保護僅就設立之縣市範圍,若是要開分店跨過縣市,同樣的名稱就不一定能在別的縣市用(因為可能有人在別的縣市已經申請相同名稱);公司名稱之保護則屬於全國性,到全國各地開分公司只要到營業地主管縣市申請營利事業登記即可,若不申請營利事業登記則用營業處或辦事處的名義即可營業。對於事業的擴展而言成立公司遠比行號好,特別是有加盟特性的行業。
5. 投資風險:
公司設立時法律規定必須訂定公司章程(明定股權、經營者、利潤分配等)對於股東較有保障;然而合夥之行號在台灣很少人會訂定合夥契約書,如此發生爭議時對於無經營權之合夥股東較沒有保障。只要是合資的生意最好都訂定合資契約書。
(二)建議
1.設立公司、資本額不要太多:
經營事業最好設立公司,除法律的規範較明確外,一般客戶總是會認為股份公司較大、有限公司次之,行號一定很小的刻板印象。成立公司時的資本最好不要太多,因為資本越大所負的責任越大。除非你要跟銀行貸款或你往來的廠商客戶要求資本額要一定金額以上,例如投標用。
2.公司名稱或產品名稱應申請商標保護:
不要認為自己只是經營小事業,如果有一天要對外擴張設立公司時,才發現行號所用的名字已經被其他公司所使用,那就不得不改名了。或是商品名稱為他人所註冊保護,屆時常常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先前光泉牛奶的 I LOVE YOU產品標商為人先註冊,光泉只好撤換服務標章與廣告用語。
3.開發票對於經商有正面商譽幫助:
很多人怕設立公司要開發票,比核定課稅不好。這是錯誤的觀念,一般事業在營運初期大多會虧損,若歸損開立發票者便不用繳營利事業所得稅,然而每個月的營業稅也是客戶出的,沒有影響。但是一般開立發票者需要請會計師或記帳業者記帳,每個月約兩千元上下。但比較起來,還是設立公司開發票比較好。再者,開發票的公司給人較有保障的感覺,特別是店面,開發票客戶可以對獎,不否對顧客會有一定的吸引力。這可以以早先的雜貨鋪和7-11為例,傳統雜貨鋪的東西一般還比7-11便宜,但其仍比不過,開發票便是一個原因。
4.一人股東即可:
設立有限公司時,只要一名股東(含負責人)。
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僅需二名股東(含負責人)。
5.合夥投資協議書:
公司的公司章程(或投資協議書)或行號之合夥契約,應請專業人士草擬,切勿只用會計師所提供的範本,對於股東間的特別意見可特別註記。以免到時發生爭議時,章程上並沒有規定。特別是對於所營企業虧損時怎麼辦都要寫清楚。否則不論經營盈虧與否,只要股東有意見對於經營者都會造成很多的壓力。
6.安步當車:
設立公司或行號不要急,若是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股東或是投資者,對於創業者都有相當大的幫助。所以創業者應在設立公司前便草擬創業計畫書,多尋求一些外在資源的協助。若是等到公司發生問題才求外援,身旁的人跑都來不及。
二、企業如何命名?
1. 企業命名時最好用三個字命名;例如『萬事興有限公司』較不會與他人重覆。
2. 行號可到所屬縣市的網站或工商課(商業課)申請查名。
3. 公司則可到經濟部的網站查詢(把想要的名字輸入電腦查詢,若是沒有相同便可以,若查出相同名號,必須再查這公司是否屬於同一行業,我國不同行業可用同一名字但要區隔;例如統一企業與統一企管)。
4. 英文則必須到商檢局查詢該英文是否有人申請服務標章,若用中文翻成音譯之中文則不會重複;例如正章企業有限公司用JENCHANG enterprise Co., Ltd.。
5. 企業名號可以申請服務標章,服務標章可提升企業之形象,若配合圖樣則可塑造企業形象
(CIS)。
三、大股東與小股東的權利義務
1. 一般公司行號在設立時常會有許多股東參與,但是許多人創業時興頭正濃,一片看好,常常未對於彼此之間的權利義務講清楚,而造成往後許多的麻煩。
2. 合資股東的企業一般分成執行業務股東(企業的經營者)與股東兩大部分,經營者負責公司的經營,而股東則負責出錢和監督。經營者有領月薪與經營紅利與股東分紅,股東則領股東分紅。
3. 關於經營者的權限應是先議定,例如用錢核可額度、人事權、營業項目等,有關應召集股東會議的重大事項也應該明定。
4. 企業營運初期常常遇到資金不足的情形,若經營者提出增資議題時,應如何解決。
5. 以上這些事項,除公司章程有明定外,可另外再訂定合資協議書,千萬不要口頭說了算會造成往後很大的困擾,此外,投資金額大時應有法律顧問或企業顧問在場以示公正。
四、營業場所的選定
1. 公司或行號都有設立地址,不論店面或辦公室,再與房東簽約時,應要求房東出具使用執照,並且取得其設立公司行號的同意書。
2. 切勿先簽約後再設立公司行號,以免到時房東不同意設立公司,或趁機要求漲價。
3. 簽訂契約時應注意是否有中止租賃契約條款(一般僅需提前通知房東即可),以免到時臨時要搬家保證金被沒收。
4. 簽訂契約時要能明定房租年度漲幅,與優先續約權,特別是店面,以免賺錢房東眼紅,又要趁著契約到期漫天漲價。
5. 一般制式房屋租賃契約(書局買得到)其條款常常對於房東較有利,所以最好能仔細看清楚房屋租賃契約的內容,契約中若無以上條款最好加入。
6. 租房子不要急,以免過高的房租拉垮企業。
五、股金匯入
1. 公司組織在名稱申請核准候,要以公司籌備處做戶名開設帳戶;例『萬事興有限公司籌備處』,將股金存入或匯入,電匯時記得要註明以負責人本人名義匯入。
2. 股金之存入不要用支票存入,否則可能提出申請又要補正,因為無法確定支票兌否。
您要辦理公司或行號設立嗎???創業為艱,請注意下列問題,讓您在創業之初立穩根基
一、到底是設立行號還是公司好?(一)優缺點分析
1. 資本額的設計:
行號資本額三千元以上無籌措資本額的壓力,資本額不超過二十萬元設立行號時不必驗資;公司資本額至少須五十萬元,設立時皆須請金融單位開立存款餘額證明。請注意設立公司行號的資本不論是採核定課稅或是記帳方式都不會影響到稅額的問題。
2. 課稅問題:
行號屬於月營業額二十萬元以下可以申請免開統一發票(但稅捐稽徵單位不一定同意),行號若屬於核定課稅(免開統一發票者),不論經營盈餘或虧損,每三個月要繳交營業稅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年終須繳交約一萬多元之營利事業所得稅。開立發票之行號或公司若虧損時,則不必繳交營利事業所得稅,但兩個月之營業額須依據發票上繳稅捐稽徵單位百分之五之營業稅。所以開立發票並不一定比核定課稅要繳更多的稅。
3. 營業風險:
行號之負責人或合夥人對於行號經營上的風險負完全責任,也就是行號經營上所產生的債務行號之負責人或合夥人要負完全責任。公司之負責人(董事長或董事)對外必須與公司負連帶責任,特別是公司開立票據時(一般公司申請支票,銀行會要求蓋公司與負責人之大小章),若跳票時開立支票之負責人也是銀行求償的對象。而公司之其他股東則僅就出資額部份負擔營運風險,若公司經營負債時也不會牽連到個人的財產。所以對於單純投資的股東,設立公司比行號更有保障。
4. 營運發展:
行號之名稱保護僅就設立之縣市範圍,若是要開分店跨過縣市,同樣的名稱就不一定能在別的縣市用(因為可能有人在別的縣市已經申請相同名稱);公司名稱之保護則屬於全國性,到全國各地開分公司只要到營業地主管縣市申請營利事業登記即可,若不申請營利事業登記則用營業處或辦事處的名義即可營業。對於事業的擴展而言成立公司遠比行號好,特別是有加盟特性的行業。
5. 投資風險:
公司設立時法律規定必須訂定公司章程(明定股權、經營者、利潤分配等)對於股東較有保障;然而合夥之行號在台灣很少人會訂定合夥契約書,如此發生爭議時對於無經營權之合夥股東較沒有保障。只要是合資的生意最好都訂定合資契約書。
(二)建議
1.設立公司、資本額不要太多:
經營事業最好設立公司,除法律的規範較明確外,一般客戶總是會認為股份公司較大、有限公司次之,行號一定很小的刻板印象。成立公司時的資本最好不要太多,因為資本越大所負的責任越大。除非你要跟銀行貸款或你往來的廠商客戶要求資本額要一定金額以上,例如投標用。
2.公司名稱或產品名稱應申請商標保護:
不要認為自己只是經營小事業,如果有一天要對外擴張設立公司時,才發現行號所用的名字已經被其他公司所使用,那就不得不改名了。或是商品名稱為他人所註冊保護,屆時常常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先前光泉牛奶的 I LOVE YOU產品標商為人先註冊,光泉只好撤換服務標章與廣告用語。
3.開發票對於經商有正面商譽幫助:
很多人怕設立公司要開發票,比核定課稅不好。這是錯誤的觀念,一般事業在營運初期大多會虧損,若歸損開立發票者便不用繳營利事業所得稅,然而每個月的營業稅也是客戶出的,沒有影響。但是一般開立發票者需要請會計師或記帳業者記帳,每個月約兩千元上下。但比較起來,還是設立公司開發票比較好。再者,開發票的公司給人較有保障的感覺,特別是店面,開發票客戶可以對獎,不否對顧客會有一定的吸引力。這可以以早先的雜貨鋪和7-11為例,傳統雜貨鋪的東西一般還比7-11便宜,但其仍比不過,開發票便是一個原因。
4.一人股東即可:
設立有限公司時,只要一名股東(含負責人)。
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僅需二名股東(含負責人)。
5.合夥投資協議書:
公司的公司章程(或投資協議書)或行號之合夥契約,應請專業人士草擬,切勿只用會計師所提供的範本,對於股東間的特別意見可特別註記。以免到時發生爭議時,章程上並沒有規定。特別是對於所營企業虧損時怎麼辦都要寫清楚。否則不論經營盈虧與否,只要股東有意見對於經營者都會造成很多的壓力。
6.安步當車:
設立公司或行號不要急,若是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股東或是投資者,對於創業者都有相當大的幫助。所以創業者應在設立公司前便草擬創業計畫書,多尋求一些外在資源的協助。若是等到公司發生問題才求外援,身旁的人跑都來不及。
二、企業如何命名?
1. 企業命名時最好用三個字命名;例如『萬事興有限公司』較不會與他人重覆。
2. 行號可到所屬縣市的網站或工商課(商業課)申請查名。
3. 公司則可到經濟部的網站查詢(把想要的名字輸入電腦查詢,若是沒有相同便可以,若查出相同名號,必須再查這公司是否屬於同一行業,我國不同行業可用同一名字但要區隔;例如統一企業與統一企管)。
4. 英文則必須到商檢局查詢該英文是否有人申請服務標章,若用中文翻成音譯之中文則不會重複;例如正章企業有限公司用JENCHANG enterprise Co., Ltd.。
5. 企業名號可以申請服務標章,服務標章可提升企業之形象,若配合圖樣則可塑造企業形象
(CIS)。
三、大股東與小股東的權利義務
1. 一般公司行號在設立時常會有許多股東參與,但是許多人創業時興頭正濃,一片看好,常常未對於彼此之間的權利義務講清楚,而造成往後許多的麻煩。
2. 合資股東的企業一般分成執行業務股東(企業的經營者)與股東兩大部分,經營者負責公司的經營,而股東則負責出錢和監督。經營者有領月薪與經營紅利與股東分紅,股東則領股東分紅。
3. 關於經營者的權限應是先議定,例如用錢核可額度、人事權、營業項目等,有關應召集股東會議的重大事項也應該明定。
4. 企業營運初期常常遇到資金不足的情形,若經營者提出增資議題時,應如何解決。
5. 以上這些事項,除公司章程有明定外,可另外再訂定合資協議書,千萬不要口頭說了算會造成往後很大的困擾,此外,投資金額大時應有法律顧問或企業顧問在場以示公正。
四、營業場所的選定
1. 公司或行號都有設立地址,不論店面或辦公室,再與房東簽約時,應要求房東出具使用執照,並且取得其設立公司行號的同意書。
2. 切勿先簽約後再設立公司行號,以免到時房東不同意設立公司,或趁機要求漲價。
3. 簽訂契約時應注意是否有中止租賃契約條款(一般僅需提前通知房東即可),以免到時臨時要搬家保證金被沒收。
4. 簽訂契約時要能明定房租年度漲幅,與優先續約權,特別是店面,以免賺錢房東眼紅,又要趁著契約到期漫天漲價。
5. 一般制式房屋租賃契約(書局買得到)其條款常常對於房東較有利,所以最好能仔細看清楚房屋租賃契約的內容,契約中若無以上條款最好加入。
6. 租房子不要急,以免過高的房租拉垮企業。
五、股金匯入
1. 公司組織在名稱申請核准候,要以公司籌備處做戶名開設帳戶;例『萬事興有限公司籌備處』,將股金存入或匯入,電匯時記得要註明以負責人本人名義匯入。
2. 股金之存入不要用支票存入,否則可能提出申請又要補正,因為無法確定支票兌否。
我適合創業嗎
我適合創業嗎
為何你想創業?只是因為不想上班嗎?走上創業這條路除了單純的理想抱負,更要有自信能滿足心理和生理的需求。自己創業確實讓很多人實現理想,可是也有人因此導致破產、精神崩潰乃至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路。因此在創業之前瞭解本身是否具備成功的條件,是非常重要的。
從人格特質上來說
創業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行為,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人格特質才容易吸引他人的追隨與贊助。一項針對創業投資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指出,投資家主要由以下10個D來評量創業家的人格特質:Dream(理想)、Decisiveness(果斷)、Doers(實幹)、Determination(決心)、Dedication(奉獻)、Devotion(熱愛)、Details(周詳)、Destiny(使命)、Dollar(金錢觀)、Distribute(分享)。而這10個D也可做為計畫創業者,自我評量人格特質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參考。
當你確定自己適合創業後,你不必急著馬上走上創業這條路,還必須先評估一下你的創業計畫是否可行再說。你可以探索以下一些問題 1、你能否用語言清晰地描述出你的創業構想?想法必須明確。你應該能用很少的文字將你的想法描述出來。根據成功者的經驗,不能將這想法變成自己語言的原因大概也是一個警告–––你還沒有仔細地思考吧!
2、你真正瞭解你所從事的行業嗎?許多行業都要求選用從事過這個行業的人,並對其行業內的方方面面有所瞭解。否則,你就得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調查諸如價格、銷售、管理費用、行業標準、競爭優勢等等。
3、你看到過別人使用過這種方法嗎?一般來說,一些經營成功的公司經營方法比那些特殊的想法更具有現實性。有經驗的企業家中流行這樣一句名言:“還沒有被實施的好主意往往可能實施不了。
4、你的想法經得起時間考驗嗎?當未來的企業家的某項計畫真正得以實施時,你會感到由衷的興奮。但過了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半年之後,將是什麼情況?它還那麼令人興奮嗎?或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想法來代替它。
5、你的設想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你是否打算在今後5年或更長時間內,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計畫的實施中去?
6、你有沒有一個好的人脈?開始辦企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組織諸如供應商、承包商、諮詢專家、雇員的過程。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你應該有一個服務於你的個人關係網。否則,你有可能陷入不可靠的人或濫竽充數的人
7、明白什麼是潛在的回報?每個人投資創業,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最多的錢。可是,在儘快致富的設想中隱含的決不僅僅是錢。你還要考慮成就感、愛、價值感等的潛在回報。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就必須重新考慮你的計畫。
經過自我分析後證明你適合創業,同時你也能正確回答上述的幾個問題,那麼你創業成功的勝算將會很高,你可以決定著手去創業。但是創業也並不是你一時衝動所決定的,如果創業前你舉棋不定,最好還是選擇工作這條路。因為,儘管你現在有機會創業,你的動機不錯、想法也很棒,但是基於市場、經濟能力或家庭等因素的考慮,現在也許不是你創業的好時機。
總之,你創業必須要有相當的競爭力,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怎麼做最恰當。成事不易,創業更難。選擇創業這條路,自然而然地你會憧憬成功的景象,而不會想到萬一失敗的問題,然而,往壞處打算儘管令人不愉快,卻是創業之初應該考慮清楚的。
為何你想創業?只是因為不想上班嗎?走上創業這條路除了單純的理想抱負,更要有自信能滿足心理和生理的需求。自己創業確實讓很多人實現理想,可是也有人因此導致破產、精神崩潰乃至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路。因此在創業之前瞭解本身是否具備成功的條件,是非常重要的。
從人格特質上來說
創業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行為,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人格特質才容易吸引他人的追隨與贊助。一項針對創業投資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指出,投資家主要由以下10個D來評量創業家的人格特質:Dream(理想)、Decisiveness(果斷)、Doers(實幹)、Determination(決心)、Dedication(奉獻)、Devotion(熱愛)、Details(周詳)、Destiny(使命)、Dollar(金錢觀)、Distribute(分享)。而這10個D也可做為計畫創業者,自我評量人格特質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參考。
當你確定自己適合創業後,你不必急著馬上走上創業這條路,還必須先評估一下你的創業計畫是否可行再說。你可以探索以下一些問題 1、你能否用語言清晰地描述出你的創業構想?想法必須明確。你應該能用很少的文字將你的想法描述出來。根據成功者的經驗,不能將這想法變成自己語言的原因大概也是一個警告–––你還沒有仔細地思考吧!
2、你真正瞭解你所從事的行業嗎?許多行業都要求選用從事過這個行業的人,並對其行業內的方方面面有所瞭解。否則,你就得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調查諸如價格、銷售、管理費用、行業標準、競爭優勢等等。
3、你看到過別人使用過這種方法嗎?一般來說,一些經營成功的公司經營方法比那些特殊的想法更具有現實性。有經驗的企業家中流行這樣一句名言:“還沒有被實施的好主意往往可能實施不了。
4、你的想法經得起時間考驗嗎?當未來的企業家的某項計畫真正得以實施時,你會感到由衷的興奮。但過了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半年之後,將是什麼情況?它還那麼令人興奮嗎?或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想法來代替它。
5、你的設想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你是否打算在今後5年或更長時間內,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計畫的實施中去?
6、你有沒有一個好的人脈?開始辦企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組織諸如供應商、承包商、諮詢專家、雇員的過程。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你應該有一個服務於你的個人關係網。否則,你有可能陷入不可靠的人或濫竽充數的人
7、明白什麼是潛在的回報?每個人投資創業,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最多的錢。可是,在儘快致富的設想中隱含的決不僅僅是錢。你還要考慮成就感、愛、價值感等的潛在回報。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就必須重新考慮你的計畫。
經過自我分析後證明你適合創業,同時你也能正確回答上述的幾個問題,那麼你創業成功的勝算將會很高,你可以決定著手去創業。但是創業也並不是你一時衝動所決定的,如果創業前你舉棋不定,最好還是選擇工作這條路。因為,儘管你現在有機會創業,你的動機不錯、想法也很棒,但是基於市場、經濟能力或家庭等因素的考慮,現在也許不是你創業的好時機。
總之,你創業必須要有相當的競爭力,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怎麼做最恰當。成事不易,創業更難。選擇創業這條路,自然而然地你會憧憬成功的景象,而不會想到萬一失敗的問題,然而,往壞處打算儘管令人不愉快,卻是創業之初應該考慮清楚的。
創業風險4:好酒就怕「巷子」深?
創業風險4:好酒就怕「巷子」深?
在創業風險中,地點選擇一向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有一句大家不陌生的話叫做:「人潮流」等於「錢潮流」,過往我還聽過老一輩人用「好酒就怕巷子深」來形容商店地點影響生意的好壞重要性,而承租一個店面是一筆為數不算小的成本投入,其中又有租約與裝潢的問題,因此,大約三、四年前,網路創業尚未如此流行的年代,「地點評估與規劃」是許多創業輔導單位規劃的必修課程之一。 「地點」的風險與相關規劃,我通常從「實體」與「虛擬」兩者來做區分,而本次專欄我們將首先針對實體開店的地點評估與風險規劃討論。
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創業時的寶貴經驗。
多年前,當網咖與出租漫畫店還大行其道的年代,我曾經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與動用相關建築仲介的人脈,找到一間位居學區附近整棟地下室到三樓的建築準備開咖啡廳,經過了將近兩週,每天像是上下班一樣的市場評估之後,我非常有自信的覺得這個結合學區、住宅、和交通要道的位置,應該可以「一本萬利」,因此幾乎沒有在詳加評量之下,就衝動了完成租約的簽訂工作,也積極的投入相關設備的規劃作業。
就當一切都要進入準備進入付款階段之前,我非常幸運的接受了同樣也是創業者的母親與兄長建議,最好多找些人一起到店裡看看,以評估未來發展性,而當時擁有大量裝潢人脈的兄長,特地為我找了一位老經驗的店面裝潢師傅一起來做評估,而家人、朋友、與這位師傅竟然同時都選擇晚間七、八點的時間來做參觀,而且在不到兩小時的參觀行程之後,一群人立刻會診了一個當時我不太能接受的結論,那就是排水問題與這個店的走向動線會讓裝潢成本墊高太多,而夜間時段的黑暗街道與過渡稀少的人潮流,非常不適合開咖啡廳。
這石破天驚的結論,對當時夢想成為老闆的我來說,是非常挫折的消息,畢竟第一次創業大家都希望能夠一舉成名,而自認效率十足,幾乎調齊所有設備與資源,為了能夠加強競爭力,還去學了全套咖啡廳創業課程與技術的情況下,這等於是宣告一切努力都白費,但我至今都覺得當初沒有意氣之爭的投入是個聰明的決定,畢竟這麼多年之後,我已經算不清楚有多少次從該地點經過,不斷的回頭評估,其實都只是證實了當初他們的結論幾乎是完全正確的選擇,當然我更清楚當時如果真的勉強開店,未來將面臨的一切遠遠超出當初預期的承擔,所有成本都有可能將血本無歸。
多年後,讓我以自己當年親身「失敗」經驗提供創業者幾個實體開店的考量: 一般來說,實體開店的創業模式,可以包括承租店面、辦公室、機動性攤位、格子商店等,評估方式其實和房地產投資的原則差不多,除了單純只是用來辦公的用途之外,需要面對客戶的店面模式,大多的評估重點只會用內外兩個角度來考量,對外當然就是針對「客戶」的方便性,而這個方面比較是鎖定在評估地區的實際狀況與人潮等,而對內方面就是針對創業者本身相關規劃方面的評估:
(一)對外方面(以客人方便性做考量)1. 容易接觸客戶:該地點是否是交通便利或人潮動線集中處(如捷運站附近、市集所在地、或鄰近重點商圈)2. 容易記憶方便識別:附近附近是否有顯眼建築物、知名的大型地點設施、或好記的座落位置。3. 客戶便利性:依照業種不同,該地區是否有停車位、交通動線是否對店面有利。4. 地點發展性:該座落位置之相關土地法規限制、地區性的限制或管制、或是未來市場延伸的走向等。5. 店面適用性:實際營業面積(坪數)、建築物本身外觀、結構、甚至某些行業需要考慮水電配置或是走向等相關評估。
(二)對內方面(以創業者個人投入與相關成本考量)1. 投入成本:租約、租金、裝潢、與其他考量。2. 投資報酬率:轉手率、或退場機制考量。3. 創業者個人考量:比方與家的距離等相關私人因素等。
其實從網路創業開始興盛之後,現在的創業老闆們可比起三、四年前的學員要更懂得精打細算,除了有不少根本就是已經創業的老闆,藉由課程希望能更精進經營行銷能力,或者網路開店的相關資源知識收集之外,還有許多正準備投入創業的學員們,在有關地點方面的規劃上,開始大量偏重於住家型態、小坪數店面、夜市攤販、格子商店、或是以網路搭配貨運方式來解決地點和成本的問題。
但是我個人認為,花重成本租店面或辦公室,與減少支出的小型創業,甚至虛擬開店,兩者相關「地點」的評估工作一樣都是馬虎不得,畢竟成本再小也是成本,在評估方式與選定地點的策略上,反而因該抓住小的彈性,更靈活的做出規劃,才能夠迴避有可能面臨的地點風險挑戰。
下一期,我們就將討論虛擬開店的「網路創業」可能遇到的風險與規劃考量要素。
在創業風險中,地點選擇一向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有一句大家不陌生的話叫做:「人潮流」等於「錢潮流」,過往我還聽過老一輩人用「好酒就怕巷子深」來形容商店地點影響生意的好壞重要性,而承租一個店面是一筆為數不算小的成本投入,其中又有租約與裝潢的問題,因此,大約三、四年前,網路創業尚未如此流行的年代,「地點評估與規劃」是許多創業輔導單位規劃的必修課程之一。 「地點」的風險與相關規劃,我通常從「實體」與「虛擬」兩者來做區分,而本次專欄我們將首先針對實體開店的地點評估與風險規劃討論。
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創業時的寶貴經驗。
多年前,當網咖與出租漫畫店還大行其道的年代,我曾經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與動用相關建築仲介的人脈,找到一間位居學區附近整棟地下室到三樓的建築準備開咖啡廳,經過了將近兩週,每天像是上下班一樣的市場評估之後,我非常有自信的覺得這個結合學區、住宅、和交通要道的位置,應該可以「一本萬利」,因此幾乎沒有在詳加評量之下,就衝動了完成租約的簽訂工作,也積極的投入相關設備的規劃作業。
就當一切都要進入準備進入付款階段之前,我非常幸運的接受了同樣也是創業者的母親與兄長建議,最好多找些人一起到店裡看看,以評估未來發展性,而當時擁有大量裝潢人脈的兄長,特地為我找了一位老經驗的店面裝潢師傅一起來做評估,而家人、朋友、與這位師傅竟然同時都選擇晚間七、八點的時間來做參觀,而且在不到兩小時的參觀行程之後,一群人立刻會診了一個當時我不太能接受的結論,那就是排水問題與這個店的走向動線會讓裝潢成本墊高太多,而夜間時段的黑暗街道與過渡稀少的人潮流,非常不適合開咖啡廳。
這石破天驚的結論,對當時夢想成為老闆的我來說,是非常挫折的消息,畢竟第一次創業大家都希望能夠一舉成名,而自認效率十足,幾乎調齊所有設備與資源,為了能夠加強競爭力,還去學了全套咖啡廳創業課程與技術的情況下,這等於是宣告一切努力都白費,但我至今都覺得當初沒有意氣之爭的投入是個聰明的決定,畢竟這麼多年之後,我已經算不清楚有多少次從該地點經過,不斷的回頭評估,其實都只是證實了當初他們的結論幾乎是完全正確的選擇,當然我更清楚當時如果真的勉強開店,未來將面臨的一切遠遠超出當初預期的承擔,所有成本都有可能將血本無歸。
多年後,讓我以自己當年親身「失敗」經驗提供創業者幾個實體開店的考量: 一般來說,實體開店的創業模式,可以包括承租店面、辦公室、機動性攤位、格子商店等,評估方式其實和房地產投資的原則差不多,除了單純只是用來辦公的用途之外,需要面對客戶的店面模式,大多的評估重點只會用內外兩個角度來考量,對外當然就是針對「客戶」的方便性,而這個方面比較是鎖定在評估地區的實際狀況與人潮等,而對內方面就是針對創業者本身相關規劃方面的評估:
(一)對外方面(以客人方便性做考量)1. 容易接觸客戶:該地點是否是交通便利或人潮動線集中處(如捷運站附近、市集所在地、或鄰近重點商圈)2. 容易記憶方便識別:附近附近是否有顯眼建築物、知名的大型地點設施、或好記的座落位置。3. 客戶便利性:依照業種不同,該地區是否有停車位、交通動線是否對店面有利。4. 地點發展性:該座落位置之相關土地法規限制、地區性的限制或管制、或是未來市場延伸的走向等。5. 店面適用性:實際營業面積(坪數)、建築物本身外觀、結構、甚至某些行業需要考慮水電配置或是走向等相關評估。
(二)對內方面(以創業者個人投入與相關成本考量)1. 投入成本:租約、租金、裝潢、與其他考量。2. 投資報酬率:轉手率、或退場機制考量。3. 創業者個人考量:比方與家的距離等相關私人因素等。
其實從網路創業開始興盛之後,現在的創業老闆們可比起三、四年前的學員要更懂得精打細算,除了有不少根本就是已經創業的老闆,藉由課程希望能更精進經營行銷能力,或者網路開店的相關資源知識收集之外,還有許多正準備投入創業的學員們,在有關地點方面的規劃上,開始大量偏重於住家型態、小坪數店面、夜市攤販、格子商店、或是以網路搭配貨運方式來解決地點和成本的問題。
但是我個人認為,花重成本租店面或辦公室,與減少支出的小型創業,甚至虛擬開店,兩者相關「地點」的評估工作一樣都是馬虎不得,畢竟成本再小也是成本,在評估方式與選定地點的策略上,反而因該抓住小的彈性,更靈活的做出規劃,才能夠迴避有可能面臨的地點風險挑戰。
下一期,我們就將討論虛擬開店的「網路創業」可能遇到的風險與規劃考量要素。
創業風險3:現在景氣適合創業嗎?
創業風險3:現在景氣適合創業嗎?
日前有一份有關台灣景氣的相關新聞非常聳動,表示今年前八個月退出市場的公司有三萬多家,有些報導更以平均每新增一家公司的同時,就有一點三家公司退出市場,或是每天平均有246家關門的數據來做這篇新聞的標題,不過與這篇報導有關的社論,也記載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攤販、小生意這類偏向小型獨資,沒有登記的生意開始變得越來越多,社論中認為這現象表示大量必須藉由創業來養家活口的朋友們,已經摒棄創業就必須使用「公司型態」的思維,在這樣景氣之下,轉以小店面、攤販等小生意的模式求生。
對應這個報導的情況,最近在輔導創業的相關課程中,也有個有趣的現象,過往課程中習慣會被問到「我適合創業嗎?(人格特質)」的問題,開始逐漸被「這樣的景氣下,適合創業嗎?」代替,但另外一個有趣的情況,卻是現在主動報名來參加學習創業輔導課程的學員越來越多,而且其中不乏是大型企業的員工,不想設立公司規模的事業,但卻更專注於規劃自己的「小生意」,更有一部份近期內不打算創業的學員,以「學習」的立場報名課程,並將「創業」視為個人中長程的目標。
現在的景氣是否適合創業,依照我一直以來慣用的邏輯,「創業」本身只是個行動專案,是一個選擇性問題,真正能阻擋「創業」這個專案任務的因素,完全取決於「創業者本身的意志」,也就是說,「景氣」其實並不是控制「適不適合創業」的因素反而是如何做一個可以把事業繼續下去的老闆才是最困難的問題,想創業的你,面對景氣低靡的現在環境,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更有競爭力與能力來迎接種種的挑戰之下,是否在創業前已經規劃妥當,並為自己準備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因此,我多半希望給學員的建議很簡單,那就是假設如果自己是在這低靡景氣中,已經創業的老闆,現在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活」下去,而且「獲利」的問題。
由於從小住在夜市附近,夜市除了是我回家的必經之路之外,更是觀察景氣好壞、趨勢流行、學習行銷肉搏戰的手法、與聚集商業智慧與哲學的所在。早在三、四年前開始,熟落的夜市老闆們早就開始「報馬仔」,提前通知我景氣訊號已經轉弱,他們藉由週內與週末人潮的情況,和逛街人潮與實際成交的比重,已經觀察到一些局勢的變化,不少老商家們除了機警的調整自己成本之外,也在他們可以應付的範圍內,對抗者景氣低靡會產生的落差。
這兩年景氣變差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反映在夜市的生態上,也看到嚴重的人潮落差,但這種週內屈指可數與週末洶湧的極端逛街人口,仍檔不住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夜市擺攤的事業,在購買意願隨著景氣越來越低的消費者心態之下,搶食這塊夜市的利潤,激烈的淘汰率,也讓熟悉夜市生態的人,輕易可以觀察到商家的更換速度。
而現在這種屬於夜市中常見的競爭情況,也開始慢慢變成現實商業環境的常態,百業對應景氣的策略已經不再是理念願景的營造,而是越來越多因為景氣低靡而不願購買的消費群,而開始專注於企業的組織架構改造、執行力、行動力、成本控管、與獲利能力,以求讓事業能在足夠的現金流控管之下,在不景氣的大局勢之下,依然可以休養生息,等待景氣翻轉的時機。
選在這個時機點創業的朋友們,大多會有充分的心理與個人相關條件的準備,畢竟這樣的局勢不容許創業者投入市場之後,卻浪費時間來等待或觀望景氣的轉變,而是必須以更精準的執行力和行銷策略,專注於當初看好的獲利空間之中,不斷的創新改變來提昇產品的價值,以吸引購買受景氣影響而意願不高的客戶。
如果自知個人能力與心態並未準備好在這個時機點「創業」的朋友們,更要趕緊釐清「創業」是否真的是你的「人生選項」,畢竟如果「當老闆」就是你的個人生涯決定,那這個拿能可貴的時機點,剛好是用來規劃個人事業、完成創業計畫書、收集人脈、與學習觀察這樣的艱困環境中,商家們的行銷與生存策略。
這麼多年的輔導生涯,其實很容易發現到,創業者本身的因素幾乎決定了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無論是創業顧問,還是創業後為了回饋而加入創業輔導的老闆們,面對這種「景氣是否適合創業」的疑問,幾乎一律按照「我個人是否適合創業」的問題答案一樣,要創業者確定自己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或者承擔的起決定後的風險。
對一個自己不確定是否該創業的人來說,什麼時機點都不適合創業,就算是勉強讓自己創了業,日後不管景氣好壞,一樣要面對更嚴苛的商業環境挑戰;但決定要投入創業的人來說,什麼時機都只是自己創業的學習機會、或者是否是有利自己行動的時機點選擇而已,如何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空間和時間,以牟取最大的獲利,才是他們考量成就自己的思考方式。
「景氣不好是否適合創業」就如同「離婚率這麼高是否適合結婚」的問題一樣,真正掌控的權力一直都只在掌握在創業者自己的手中。 因此,現在景氣是否適合創業?讓我問你:「你選擇好了嗎?」
日前有一份有關台灣景氣的相關新聞非常聳動,表示今年前八個月退出市場的公司有三萬多家,有些報導更以平均每新增一家公司的同時,就有一點三家公司退出市場,或是每天平均有246家關門的數據來做這篇新聞的標題,不過與這篇報導有關的社論,也記載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攤販、小生意這類偏向小型獨資,沒有登記的生意開始變得越來越多,社論中認為這現象表示大量必須藉由創業來養家活口的朋友們,已經摒棄創業就必須使用「公司型態」的思維,在這樣景氣之下,轉以小店面、攤販等小生意的模式求生。
對應這個報導的情況,最近在輔導創業的相關課程中,也有個有趣的現象,過往課程中習慣會被問到「我適合創業嗎?(人格特質)」的問題,開始逐漸被「這樣的景氣下,適合創業嗎?」代替,但另外一個有趣的情況,卻是現在主動報名來參加學習創業輔導課程的學員越來越多,而且其中不乏是大型企業的員工,不想設立公司規模的事業,但卻更專注於規劃自己的「小生意」,更有一部份近期內不打算創業的學員,以「學習」的立場報名課程,並將「創業」視為個人中長程的目標。
現在的景氣是否適合創業,依照我一直以來慣用的邏輯,「創業」本身只是個行動專案,是一個選擇性問題,真正能阻擋「創業」這個專案任務的因素,完全取決於「創業者本身的意志」,也就是說,「景氣」其實並不是控制「適不適合創業」的因素反而是如何做一個可以把事業繼續下去的老闆才是最困難的問題,想創業的你,面對景氣低靡的現在環境,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更有競爭力與能力來迎接種種的挑戰之下,是否在創業前已經規劃妥當,並為自己準備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因此,我多半希望給學員的建議很簡單,那就是假設如果自己是在這低靡景氣中,已經創業的老闆,現在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活」下去,而且「獲利」的問題。
由於從小住在夜市附近,夜市除了是我回家的必經之路之外,更是觀察景氣好壞、趨勢流行、學習行銷肉搏戰的手法、與聚集商業智慧與哲學的所在。早在三、四年前開始,熟落的夜市老闆們早就開始「報馬仔」,提前通知我景氣訊號已經轉弱,他們藉由週內與週末人潮的情況,和逛街人潮與實際成交的比重,已經觀察到一些局勢的變化,不少老商家們除了機警的調整自己成本之外,也在他們可以應付的範圍內,對抗者景氣低靡會產生的落差。
這兩年景氣變差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反映在夜市的生態上,也看到嚴重的人潮落差,但這種週內屈指可數與週末洶湧的極端逛街人口,仍檔不住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夜市擺攤的事業,在購買意願隨著景氣越來越低的消費者心態之下,搶食這塊夜市的利潤,激烈的淘汰率,也讓熟悉夜市生態的人,輕易可以觀察到商家的更換速度。
而現在這種屬於夜市中常見的競爭情況,也開始慢慢變成現實商業環境的常態,百業對應景氣的策略已經不再是理念願景的營造,而是越來越多因為景氣低靡而不願購買的消費群,而開始專注於企業的組織架構改造、執行力、行動力、成本控管、與獲利能力,以求讓事業能在足夠的現金流控管之下,在不景氣的大局勢之下,依然可以休養生息,等待景氣翻轉的時機。
選在這個時機點創業的朋友們,大多會有充分的心理與個人相關條件的準備,畢竟這樣的局勢不容許創業者投入市場之後,卻浪費時間來等待或觀望景氣的轉變,而是必須以更精準的執行力和行銷策略,專注於當初看好的獲利空間之中,不斷的創新改變來提昇產品的價值,以吸引購買受景氣影響而意願不高的客戶。
如果自知個人能力與心態並未準備好在這個時機點「創業」的朋友們,更要趕緊釐清「創業」是否真的是你的「人生選項」,畢竟如果「當老闆」就是你的個人生涯決定,那這個拿能可貴的時機點,剛好是用來規劃個人事業、完成創業計畫書、收集人脈、與學習觀察這樣的艱困環境中,商家們的行銷與生存策略。
這麼多年的輔導生涯,其實很容易發現到,創業者本身的因素幾乎決定了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無論是創業顧問,還是創業後為了回饋而加入創業輔導的老闆們,面對這種「景氣是否適合創業」的疑問,幾乎一律按照「我個人是否適合創業」的問題答案一樣,要創業者確定自己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或者承擔的起決定後的風險。
對一個自己不確定是否該創業的人來說,什麼時機點都不適合創業,就算是勉強讓自己創了業,日後不管景氣好壞,一樣要面對更嚴苛的商業環境挑戰;但決定要投入創業的人來說,什麼時機都只是自己創業的學習機會、或者是否是有利自己行動的時機點選擇而已,如何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空間和時間,以牟取最大的獲利,才是他們考量成就自己的思考方式。
「景氣不好是否適合創業」就如同「離婚率這麼高是否適合結婚」的問題一樣,真正掌控的權力一直都只在掌握在創業者自己的手中。 因此,現在景氣是否適合創業?讓我問你:「你選擇好了嗎?」
創業風險2:藉颱風經驗規劃風險策略
創業風險2:藉颱風經驗規劃風險策略
上一期創業風險中,我們談到了一般創業者視為最大風險的「錢」之後,相信您應該可以瞭解,錢對老闆的意義大於他本身可能代表的風險;在這一期中,我提供一個簡單的小工具,針對創業可能面對的風險,做一個事前規劃與應對的事前管理策略。
我習慣將創業者要面對的風險類別分成兩種:一種是「阻礙創業的困難」,另一種就是「創業後要面臨的企業風險」,而多數在培訓與輔導現場談論的「創業風險」其實都是指創業後會面臨的一些困境,造成老闆與企業處於不安全、不確定感的情況,導致困擾與焦慮,或是讓老闆與企業面對不同嚴重程度威脅感的危機。這些危機是否會發展成對企業造成致命影響的地步,其實,我認為除了無法抗拒的威脅與意外之外,絕大部分還是取決於老闆個人能力特質、承擔力,與事前預估及準備的程度,會呈現出不同等級的風險與危機管理模式。
我曾在今年年初出版「30天FIRE妳老闆」創業準備規劃書中,將創業前要面對風險分成「人、事、時、地、物、錢」六個問題類型來討論,但除了在創業前用全面角度瞭解可能發生的風險類型之外,當問題真的來臨時,如何調整思維與心態,讓自己能夠冷靜的去面對,在風險時刻能憑藉自己不同的人格特質與處事態度來應對,即時採取適當的行動來減輕問題的嚴重性,這除了靠創業者自己修練面對困難時的處事哲學之外,提前認識可能發生的風險影響,與規劃風險與問題的層級,可能對有意創業的朋友來說,是個不錯的事前規劃與自我準備的功課。
有關創業風險的規劃與管理,我曾在課程中借用颱風災害控制的思維,請學員當場作自我風險管理系統,設計屬於自己的風險管理控管機制,下面我提供一個風險層級表的範例,各位可以依照自己行業的情況,幻想可能發生的困難,依照自己能承擔或者可以採行的空管方式,借用此範例中的內容來做修改,當然,您也可以增加層級來做描述,並進一步發展您的各項應對管理機制:
級
可能情況、損失與影響
對應
相關處理與對應內容
10級颶風
※危及企業生存的意外與事件(如SARS等無法預防之天災人禍)
※無可避免的損失已造成
※老闆無經營意願
※嚴重意外情況與事件
機制
啟動退場機制
目的
盡量保全客戶與債權人權益、面對可能性的法律問題。
資源
相關金融單位、會計師、律師
8級颶風
※面臨大型動盪、員工皆已裁撤
※老闆想經營但財務問題嚴重
機制
風險管理機制與退場機制備用
目的
盡量減少損失
資源
可能面對過此風險的親朋好友與專業人士與顧問公司
6級颶風
※本業無獲利空間消耗預備金
※市場無競爭能力成本高
※以達最小規模無法再縮減
機制
轉型策略
目的
盡量減少損失
資源
可能面對過此風險的親朋好友與專業人士與顧問公司
4級颶風
※企業運作發生困難或障礙
※獲利與發展空間小
※競爭嚴重、產品滯銷等
機制
轉型或藍海策略
目的
尋找新商機、價值、或市場
資源
相關知識、專業提供者、員工
2級颶風
※人員流動或難以取得等
※產品或服務問題
※企業困難氣氛渙散
機制
管理或營運策略
目的
解決企業困難
資源
相關知識、專業提供者、員工
這份範例表格最重要的部分,除了預先瞭解最壞的情況之外,透過每個創業老闆身處行業的不同,發展危機管理的策略與能力,並在危機發生前,盡量蒐集與整合可用的資源,才是建立自己危機管理策略的最佳方式。
從這些年來輔導創業的經驗中,我發現創業風險這句話應該要稍微重新定義,因為透過這個表的歸類之後,我發現創業者多半將風險定義在創業後,擔心自己經驗不足無法應對事物或困境上,反而不是創業本身的阻礙與困難,也就是說,與其來談創業的可怕,多數人其實更恐懼的是「當老闆」之後要負責的情況。
許多成功老闆面對相關困境的實際經驗,都認為「困境」與「風險」必須要分開來看待,多數的困境要憑藉老闆平日管理與經營的功力與能力,但是當進入用「危機」或「風險」來形容的程度,幾乎都已經到了攸關事業生存的危機,而這種時候只能先有一個自覺,那就是身為老闆的角色、承擔、與責任。
時勢造英雄,困境可以成就大事,既然要學習怎麼當老闆,我認為,有一個思維態度可以學習:「面對問題時,成功的人思考用什麼方式繼續做下去,一般人會考慮該不該繼續做下去」。
上一期創業風險中,我們談到了一般創業者視為最大風險的「錢」之後,相信您應該可以瞭解,錢對老闆的意義大於他本身可能代表的風險;在這一期中,我提供一個簡單的小工具,針對創業可能面對的風險,做一個事前規劃與應對的事前管理策略。
我習慣將創業者要面對的風險類別分成兩種:一種是「阻礙創業的困難」,另一種就是「創業後要面臨的企業風險」,而多數在培訓與輔導現場談論的「創業風險」其實都是指創業後會面臨的一些困境,造成老闆與企業處於不安全、不確定感的情況,導致困擾與焦慮,或是讓老闆與企業面對不同嚴重程度威脅感的危機。這些危機是否會發展成對企業造成致命影響的地步,其實,我認為除了無法抗拒的威脅與意外之外,絕大部分還是取決於老闆個人能力特質、承擔力,與事前預估及準備的程度,會呈現出不同等級的風險與危機管理模式。
我曾在今年年初出版「30天FIRE妳老闆」創業準備規劃書中,將創業前要面對風險分成「人、事、時、地、物、錢」六個問題類型來討論,但除了在創業前用全面角度瞭解可能發生的風險類型之外,當問題真的來臨時,如何調整思維與心態,讓自己能夠冷靜的去面對,在風險時刻能憑藉自己不同的人格特質與處事態度來應對,即時採取適當的行動來減輕問題的嚴重性,這除了靠創業者自己修練面對困難時的處事哲學之外,提前認識可能發生的風險影響,與規劃風險與問題的層級,可能對有意創業的朋友來說,是個不錯的事前規劃與自我準備的功課。
有關創業風險的規劃與管理,我曾在課程中借用颱風災害控制的思維,請學員當場作自我風險管理系統,設計屬於自己的風險管理控管機制,下面我提供一個風險層級表的範例,各位可以依照自己行業的情況,幻想可能發生的困難,依照自己能承擔或者可以採行的空管方式,借用此範例中的內容來做修改,當然,您也可以增加層級來做描述,並進一步發展您的各項應對管理機制:
級
可能情況、損失與影響
對應
相關處理與對應內容
10級颶風
※危及企業生存的意外與事件(如SARS等無法預防之天災人禍)
※無可避免的損失已造成
※老闆無經營意願
※嚴重意外情況與事件
機制
啟動退場機制
目的
盡量保全客戶與債權人權益、面對可能性的法律問題。
資源
相關金融單位、會計師、律師
8級颶風
※面臨大型動盪、員工皆已裁撤
※老闆想經營但財務問題嚴重
機制
風險管理機制與退場機制備用
目的
盡量減少損失
資源
可能面對過此風險的親朋好友與專業人士與顧問公司
6級颶風
※本業無獲利空間消耗預備金
※市場無競爭能力成本高
※以達最小規模無法再縮減
機制
轉型策略
目的
盡量減少損失
資源
可能面對過此風險的親朋好友與專業人士與顧問公司
4級颶風
※企業運作發生困難或障礙
※獲利與發展空間小
※競爭嚴重、產品滯銷等
機制
轉型或藍海策略
目的
尋找新商機、價值、或市場
資源
相關知識、專業提供者、員工
2級颶風
※人員流動或難以取得等
※產品或服務問題
※企業困難氣氛渙散
機制
管理或營運策略
目的
解決企業困難
資源
相關知識、專業提供者、員工
這份範例表格最重要的部分,除了預先瞭解最壞的情況之外,透過每個創業老闆身處行業的不同,發展危機管理的策略與能力,並在危機發生前,盡量蒐集與整合可用的資源,才是建立自己危機管理策略的最佳方式。
從這些年來輔導創業的經驗中,我發現創業風險這句話應該要稍微重新定義,因為透過這個表的歸類之後,我發現創業者多半將風險定義在創業後,擔心自己經驗不足無法應對事物或困境上,反而不是創業本身的阻礙與困難,也就是說,與其來談創業的可怕,多數人其實更恐懼的是「當老闆」之後要負責的情況。
許多成功老闆面對相關困境的實際經驗,都認為「困境」與「風險」必須要分開來看待,多數的困境要憑藉老闆平日管理與經營的功力與能力,但是當進入用「危機」或「風險」來形容的程度,幾乎都已經到了攸關事業生存的危機,而這種時候只能先有一個自覺,那就是身為老闆的角色、承擔、與責任。
時勢造英雄,困境可以成就大事,既然要學習怎麼當老闆,我認為,有一個思維態度可以學習:「面對問題時,成功的人思考用什麼方式繼續做下去,一般人會考慮該不該繼續做下去」。
創業風險1:錢的真正影響
創業風險1:錢的真正影響
每次課程中我都會形容想創業的人只有兩種,那就是「一定賺」和「不能賠」,但真正踏向創業之路後,也會有兩種人,那就是「從第一天就要賺」和「按照計畫賠」兩種類型,對沒有承擔風險意願的人來說,其實光是「創業」兩個字,就代表著風險,但是,一旦下了創業的決定之後,「風險」將成為考驗老闆管理能力與評定企業生存優勢的重要依據。
創業是否有風險?如果有,又該如何去因應或防範? 這是每年一批又一批的創業學員們,在輔導課程中最關心的問題,我相信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所有想創業的朋友們,希望能在事前多所瞭解,以方便評估如何準備與面對的議題。談到創業風險,我想大部分的朋友們,應該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錢」;畢竟只要是有關創業的議題,都會直接與「錢」連在一起思考,比方:有人創業是為了賺大錢、有人為了能賺更多的錢而創業、創業是需要成本和資本等等,也因此,「錢」幾乎被所有創業學員定義為創業前艱難的任務,也被形容成創業中最重要的風險管理科目,讓許多朋友們特別想辦法在創業之前,以募集一定數量的「創業資本」,或是預先存夠「生活花費」的準備上。 不管這些與錢有關連的說法,如何彰顯「錢」扮演的重要程度,以我個人輔導創業的觀點,卻不是創業過程中的唯一要素,它在創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的角色是在協助創業者因應風險,而不是風險的主要來源。 與其把錢升格到風險的程度,先瞭解「錢」在創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與主要用途比較正確。一般來說,錢對創業者的協助角色,主要要分成「實質」與「間接」協助兩方面來說明,在實質用途方面,主要提供一般創業老闆實質的幫助主要都與開門做生意的經營議題相關,內容大至包括: ●期初:籌組公司相關規費、加盟成本、或購買物料設備等費用 ●營運:固定成本(雇用員工、付租金、水電瓦斯、通訊交通等固定費用) ●其他:相關公司的他項費用 上述這些費用其實大多創業者都很熟悉,對於老闆的用途,只是能夠讓企業正常運轉的依據,在創業之初,這些費用的金額與分配,依據行業的不同,創業者可以透過坊間許多創業輔導課程與相關網站的資料得到範本或建議,也可以詢問自己的會計師或是懂得會計的朋友,找到準備金額數字的依據,但實際上,錢對於創業老闆最有影響力的幫助,主要卻不是協助企業「正常運作」的問題,反而是在他們間接的代表意義,也就是,錢是提供老闆「自信」的依據標準,而這些需要信心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幾種: 穩定生活品質的必備費用:拜目前創業風潮的興盛,大多數的人已經理解創業等於是一種自我「投資」,而投資的確都會面臨風險,因此,大部分的朋友決定踏向創業之路後,最擔心的,莫過於如何讓這個「決定」不要過份影響自己生活的穩定與安全。因此,足夠的生活費用準備,幾乎是每個相關輔導課程中都會介紹的一種風險管理建議,我曾聽過的包括預留三個月到半年的生活費、甚至有將近一年的準備金等。事實上,這個金額是沒有統一標準,而要看創業者本身承擔風險的程度不同來制訂金額數字,而準備的多寡,當然也影響著真正開始創業時間的長短,不過這其中也包含許多變數,比方我所輔導的一些創業者,當初創業的原因就是因為已經沒有錢生活,不太可能再挪出時間來準備「穩定生活費用」的資本,只能專心投入創業。因此,預估自己生活準備金的準則,是一個「主觀」的評定,這個標準要靠創業者本身評估錢對自己「安全感」的影響程度,與「現實」的實際情況而定。 認同創業理念的支持行動:做了創業決定的人,就某些方面等於選擇了兩個重大的人生改變,第一是不再依賴固定的薪水,從此刻開始做自己的老闆,靠自己賺得錢養活自己;第二個重大意義,就是獨立對自己負責,不再依靠,自己承擔自己下的決定。就因為創業老闆等於要學著對自己負責,因此尋找「認同感」對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心依據,而這些實質的支持行動,莫過於「資本的投入」,比方親朋好友因為看好創業者能力而投資的金額,或者創業理念經過相關單位審核後提撥的創業補助款等,這些從五萬、十萬、到政府相關三十萬甚至百萬的貸款,數字其實都不至於多到能夠養一個公司多少年,但是這卻是一種最實質的認同,對創業老闆創業理念和能力提供最直接支持的方式。 挽救誤判與決策的風險準備: 大部分的人不太喜歡做決定。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都瞭解,「決定」的同時,代表必須承擔決定後帶來的「風險」之故;創業也是一樣,一旦決定了「創業」,過去曾經聽過的那些企業成功人士可歌可泣的奮鬥故事,都將成為自己即將要面對的困境與挑戰,讓人感到膽顫心驚。 金錢在這個時候就扮演了某種程度的重要協助角色,在老闆們真的錯估情勢、或者制訂需要時間應正效果與效益的決策時,提供了維持基本的穩定與安全的轉圜空間。透過足夠的金援或資本準備,讓事業能夠順利營運下去。 不過,真正的老闆們都知道,創業與身為老闆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企業「生存」下去而已,而是不斷創造更大的發展機會與獲利空間,因此,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創業者本身全面性的創業規劃和執行力,這也是為什麼在每一次輔導中,我都會提醒創業者寧可多花點時間做決定,評估所有決策的可行性,並規劃這項決策的資本準備之後,在投入新創意的執行。借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與老布希競選時,以一句:「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Stupid.」壓倒性的打贏這場懸殊的選戰;在創業中,這句話的確也有類似的效力,但我並不鼓勵創業老闆過渡把焦點擺放在「錢」的身上,因為看過這麼多老闆的艱苦過程之後,我認為,這句話改成「真正問題在信心」較為合適。
【104創業網專欄顧問】
講師姓名:鄧雲暉(SANDY)
現任職位:蘭盈國際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 http://taiwancoaching.com
經歷:政府部門專案推動小型、微型與女性創業計畫的培訓者、大學企管講師、兼職作者、與目前身為台灣ICF國際教練聯盟
創業網:http://www.taiwancoaching.com部落格:http://blog.taiwancoaching.com/Sandy/論壇區:http://www.taiwancoaching.com/bbs/
每次課程中我都會形容想創業的人只有兩種,那就是「一定賺」和「不能賠」,但真正踏向創業之路後,也會有兩種人,那就是「從第一天就要賺」和「按照計畫賠」兩種類型,對沒有承擔風險意願的人來說,其實光是「創業」兩個字,就代表著風險,但是,一旦下了創業的決定之後,「風險」將成為考驗老闆管理能力與評定企業生存優勢的重要依據。
創業是否有風險?如果有,又該如何去因應或防範? 這是每年一批又一批的創業學員們,在輔導課程中最關心的問題,我相信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所有想創業的朋友們,希望能在事前多所瞭解,以方便評估如何準備與面對的議題。談到創業風險,我想大部分的朋友們,應該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錢」;畢竟只要是有關創業的議題,都會直接與「錢」連在一起思考,比方:有人創業是為了賺大錢、有人為了能賺更多的錢而創業、創業是需要成本和資本等等,也因此,「錢」幾乎被所有創業學員定義為創業前艱難的任務,也被形容成創業中最重要的風險管理科目,讓許多朋友們特別想辦法在創業之前,以募集一定數量的「創業資本」,或是預先存夠「生活花費」的準備上。 不管這些與錢有關連的說法,如何彰顯「錢」扮演的重要程度,以我個人輔導創業的觀點,卻不是創業過程中的唯一要素,它在創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的角色是在協助創業者因應風險,而不是風險的主要來源。 與其把錢升格到風險的程度,先瞭解「錢」在創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與主要用途比較正確。一般來說,錢對創業者的協助角色,主要要分成「實質」與「間接」協助兩方面來說明,在實質用途方面,主要提供一般創業老闆實質的幫助主要都與開門做生意的經營議題相關,內容大至包括: ●期初:籌組公司相關規費、加盟成本、或購買物料設備等費用 ●營運:固定成本(雇用員工、付租金、水電瓦斯、通訊交通等固定費用) ●其他:相關公司的他項費用 上述這些費用其實大多創業者都很熟悉,對於老闆的用途,只是能夠讓企業正常運轉的依據,在創業之初,這些費用的金額與分配,依據行業的不同,創業者可以透過坊間許多創業輔導課程與相關網站的資料得到範本或建議,也可以詢問自己的會計師或是懂得會計的朋友,找到準備金額數字的依據,但實際上,錢對於創業老闆最有影響力的幫助,主要卻不是協助企業「正常運作」的問題,反而是在他們間接的代表意義,也就是,錢是提供老闆「自信」的依據標準,而這些需要信心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幾種: 穩定生活品質的必備費用:拜目前創業風潮的興盛,大多數的人已經理解創業等於是一種自我「投資」,而投資的確都會面臨風險,因此,大部分的朋友決定踏向創業之路後,最擔心的,莫過於如何讓這個「決定」不要過份影響自己生活的穩定與安全。因此,足夠的生活費用準備,幾乎是每個相關輔導課程中都會介紹的一種風險管理建議,我曾聽過的包括預留三個月到半年的生活費、甚至有將近一年的準備金等。事實上,這個金額是沒有統一標準,而要看創業者本身承擔風險的程度不同來制訂金額數字,而準備的多寡,當然也影響著真正開始創業時間的長短,不過這其中也包含許多變數,比方我所輔導的一些創業者,當初創業的原因就是因為已經沒有錢生活,不太可能再挪出時間來準備「穩定生活費用」的資本,只能專心投入創業。因此,預估自己生活準備金的準則,是一個「主觀」的評定,這個標準要靠創業者本身評估錢對自己「安全感」的影響程度,與「現實」的實際情況而定。 認同創業理念的支持行動:做了創業決定的人,就某些方面等於選擇了兩個重大的人生改變,第一是不再依賴固定的薪水,從此刻開始做自己的老闆,靠自己賺得錢養活自己;第二個重大意義,就是獨立對自己負責,不再依靠,自己承擔自己下的決定。就因為創業老闆等於要學著對自己負責,因此尋找「認同感」對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心依據,而這些實質的支持行動,莫過於「資本的投入」,比方親朋好友因為看好創業者能力而投資的金額,或者創業理念經過相關單位審核後提撥的創業補助款等,這些從五萬、十萬、到政府相關三十萬甚至百萬的貸款,數字其實都不至於多到能夠養一個公司多少年,但是這卻是一種最實質的認同,對創業老闆創業理念和能力提供最直接支持的方式。 挽救誤判與決策的風險準備: 大部分的人不太喜歡做決定。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都瞭解,「決定」的同時,代表必須承擔決定後帶來的「風險」之故;創業也是一樣,一旦決定了「創業」,過去曾經聽過的那些企業成功人士可歌可泣的奮鬥故事,都將成為自己即將要面對的困境與挑戰,讓人感到膽顫心驚。 金錢在這個時候就扮演了某種程度的重要協助角色,在老闆們真的錯估情勢、或者制訂需要時間應正效果與效益的決策時,提供了維持基本的穩定與安全的轉圜空間。透過足夠的金援或資本準備,讓事業能夠順利營運下去。 不過,真正的老闆們都知道,創業與身為老闆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企業「生存」下去而已,而是不斷創造更大的發展機會與獲利空間,因此,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創業者本身全面性的創業規劃和執行力,這也是為什麼在每一次輔導中,我都會提醒創業者寧可多花點時間做決定,評估所有決策的可行性,並規劃這項決策的資本準備之後,在投入新創意的執行。借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與老布希競選時,以一句:「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Stupid.」壓倒性的打贏這場懸殊的選戰;在創業中,這句話的確也有類似的效力,但我並不鼓勵創業老闆過渡把焦點擺放在「錢」的身上,因為看過這麼多老闆的艱苦過程之後,我認為,這句話改成「真正問題在信心」較為合適。
【104創業網專欄顧問】
講師姓名:鄧雲暉(SANDY)
現任職位:蘭盈國際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 http://taiwancoaching.com
經歷:政府部門專案推動小型、微型與女性創業計畫的培訓者、大學企管講師、兼職作者、與目前身為台灣ICF國際教練聯盟
創業網:http://www.taiwancoaching.com部落格:http://blog.taiwancoaching.com/Sandy/論壇區:http://www.taiwancoaching.com/bbs/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窮忙大解放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65 期作者:曠文琪
你還陷在窮忙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嗎?全球的聰明工作者現在已經找出了一套時間運用公式,讓你工作時間變少,卻賺更多!別再幻想要做到退休,才能自己決定怎麼用時間,現在,跟著我們,一起拿回時間主導權!
一、距離七十五歲,你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嗎?(答案詳見文末) 二、你今天的時間花到哪裡去了? 三、你未來三年,想達到什麼目標?你現在做的,與這件事有關嗎? 如果你沒問過自己上述三個問題,那麼,小心,你的時間帳戶可能正亮著黃燈! 當你點算銀行存款裡的數字時,你清楚自己「時間帳戶」裡的進出數字嗎?畢竟,時間比金錢更寶貴。 跟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台灣首富郭台銘相比,我們的銀行存款就像印度恆河裡的沙子,微不足道。然而,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就這一點來看,我們與巴菲特、郭台銘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 可是,你想過,時間也可以像金錢一樣,發揮複利的效果嗎?請看以下三個案例。 你還在超時工作嗎? 快找出「關鍵二○%」專注投入 案例一:美國,三十歲的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
四年前,費里斯就像大多數辛勤工作的創業族一樣,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四萬美元。 但現在,他每個星期只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二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二百九十七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主持電視節目、衝浪、潛水,他還是世界探戈錦標賽的紀錄保持人。 去年,他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集結成書(《一週工作四小時,晉升新富族》),他既沒上歐普拉脫口秀,也沒到處巡迴打書,該書竟一舉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他的時間管理學被矽谷公司競相模仿,包括網景(Netscape)創辦人、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都競相邀請他演講。
【商周調查】窮忙的上班族,你現在是超時工作嗎?
費里斯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十九世紀經濟社會學家帕瑞圖(Vilfredo Pareto)的八○/二○法則:「二○%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八○%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八○%的產出,其實只來自二○%的投入,只要將時間專注在那二○%上,你就可以多出八○%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二○%」! 疲憊的他,彷彿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九五%的業績,是由不到五%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九五%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五%的金主。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資訊處理、會議主持各方面。 於是,他從窮忙族,晉升為新富族。 你起頭做對了嗎? 源頭最重要,贏家與輸家就差這一關 案例二:台灣,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級學生,他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廣達電腦的資訊長。 他每週上課三天,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還要閉關念書。然而每天,廣達有十萬台筆記型電腦要出貨,五百家供應商、客戶要管理,在歐洲、矽谷、中國的十座工廠,都要二十四小時監控。這,是一個橫跨全球五大洲的龐大資訊流。 十年前,他進廣達擔任資訊長時,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如今,廣達營業額成長了十七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時,卻降為現在的八小時,縮短三八%。 如果以營收角度來看,他現在每分鐘發揮的效益是過去的二十九倍!二十九倍,呈現的就是時間複利的威力,也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時間複利心法。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他說,寫程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開始的指令寫錯,之後要揪出錯誤,得花好幾倍力氣,因為在一套程式裡,每一道指令都環環相扣。而時間管理就和寫程式一樣,開始的時候做對最重要。
十年前,廣達開始建置供應商資訊系統時,一般廠商都只以客戶別去區分系統。但他考量到,未來海外市場不止在美國,他寧願一開始多花時間,把客戶別再依照國家別畫分。後來市場多元化時,他因為基礎扎得夠穩,往上蓋的速度自然比別人快。「別人看我做事情做的複雜又花時間,其實,我只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 不止做事如此,他用人也如此。他雇用新人,一定先要求對方寫三個月的程式,他說,寫程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不只會寫出好程式,做事也會有順序,人才的源頭對了,事情就容易做對。 確保用人、做事的源頭後,他手下統領的十位小當家,每個都跟了他十年,因為默契佳、授權品質也高,因此,他可以像拿破崙帶兵一樣,當戰局沒有太大變化時跟部屬說,他先去睡十分鐘,然後安心睡去。 從源頭著手,把事情做對,十年下來,方天戟多出來的時間,就拿來充電、投資自己,把自己的實力越墊越高,他的「時間流」產生正向循環,複利威力也由此產生。 你還在迷信花俏策略? 回歸時間分配基本功反有效 案例三:麥肯錫等全球各大企管顧問公司。 近三年來,全球管理顧問界陸續回歸基本面,把「時間管理」列為企業必修學分。兩年多前,麥肯錫開始在台灣、印度等市場引進一套「基本功」(back to basic)專案。 麥肯錫董事林國澧說,當市場逐步邁向成熟之際,花俏的策略、創新的產品招數早被使盡,企業競爭的差距,回歸到營運效率的基本面。其中,時間分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業。 譬如,麥肯錫針對印度最大銀行導入基本功專案時,短短的四個月,平均業績竟然提升八三%。「這絕對不Sexy(迷人),但卻奏效。」此專案背後有什麼驚人的秘密?說穿了,只有一句口訣:「根據八二法則進行時間管理,並貫徹執行。」
麥肯錫發現,該行第一等級的業務員,績效是最差員工的一百倍。他們分析,員工績效差異如此巨大,時間管理是關鍵。「表現較差的業務員,都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或是照顧他最熟悉,但並非貢獻最大,或最具業績潛力的客戶。」 因此,他們開始改造專案,要求每個業務員將客戶分為三級。首先,列出第一級的前十大客戶,這些客戶雖然只占三%,但對業績貢獻最大,因此,「要每天都去想,我該如何服務他們。」對這些客戶要給予「無限卡」概念的時間資源,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次,你要找出第二級客戶,占比約二七%,這些客戶雖然沒有立即的利潤,但卻有潛力,因此,每月要定期問候一次。第三級,則是最後的七成客戶,只要「每個月定期花一個晚上,統一用mail等方式問候,」此外,別花任何時間在他們身上,除非他們主動要求。 這套方法的執行秘訣有三:一、定義出前十大客戶;二、一定要花最多時間在這十大客戶上;三、要狠心排除第三群客戶占用你的時間,他們是最容易打電話來「黏住」你的客戶,卻不會產生貢獻。 這個方法不難,「但很多人沒這樣做」,因為要這麼做,就是要把你手上的時間圖、客戶圖,認真的攤開來,做出改變。如此,「最快一個月,最慢三個月就有成效,」林國澧說。 你還信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沒有富爸爸,更要用時間創造複利 上述三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一分耕耘(時間),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輸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一(甚至更小)。但在贏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無限大)。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高學歷,也沒有人脈,你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讓你的時間,像金錢一樣,滾出正的「時間流」,不斷製造出資產,而不是負債。
五月將在台出版的《槓桿思考術》(漫遊者文化出版社)作者本田直之指出,「時間投資得好,就會帶來複利的力量。」 過去,我們把時間當作耗材,用完就沒了。而現代生活中,環繞著竊取我們時間的聰明小偷諸如電子郵件、手機等,讓我們很容易失去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群小蟲之中,生命、時間不斷被啃蝕,」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二十年教職的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師警告,「殺時間(killing time)比燒錢(burning money)還要糟糕!」 如果你將時間的主控權交給老闆、家人、或朋友,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投入」扣掉「時間產出」後,毫無結餘。 日復一日,五年、十年後,你每天早上總是背起沉重的公事包,認真的工作,被時間窮追不捨,然後晚上筋疲力竭的回家,睡一覺後,明天清晨,繼續工作……,你的工作效果遞減,晉升無望。 你就像把時間存到一個零利率的銀行,甚至負利率的銀行一樣,「時間越存越薄。」別笑,這是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的現象。 請算一下,十年前,你每小時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呢?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時薪正在貶值,連通貨膨脹速度都趕不上! 要脫離窮忙族輪迴,就要拿回時間主控權! 你還在列「to do list」? 快點思考「to be」,知道什麼不要做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現代人需要「第四代時間管理」, 它跟傳統時間管理的最大差異是,它不只談事,還談人。 過去,時間管理談的是「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它用的是加法,盡可能的把所有事情塞入你有限的時間裡,但最後卻常常因為太累,且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放棄管理時間。
然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重點是「to be」(你想成為什麼?)。你必須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然後,設出優先順序,善用減法,做關鍵的事情。源頭想清楚了,談「to do list」,才有意義。 「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寫下暢銷書《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說,每年初始,他都會列出今年他優先要做的事情,也寫下不要做的事,最後,清單理出來後,他又會再刪除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浪費一點時間在上面。這樣才能專注在重要的事上。 因此,要拿回時間主控權,請先從源頭規畫目標開始,按照八二法則分配時間,將精力集中在關鍵的二○%事情,捨棄不重要的。空出來的時間,你必須自我投資,去充電、閱讀,或陪伴家人,創造你想要的競爭力資產,譬如人脈競爭力、領導力等。 如此,時間流才會出現結餘,用來投資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資產,一步步墊高你的競爭力,提升你的時間效益,成為「時間富爸爸」。 花旗銀行副總裁暨分行經理洪志成,就是一位時間富爸爸。 舞台上,洪志成拿起麥克風,「我們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棒,就像是……」他如數家珍的說出某位優秀員工的優點,然後把禮物從口袋裡掏出來,拍了拍員工的肩膀。受獎者,感動莫名,剛上任的主管竟然這麼懂自己。 「只要我花時間,效果就做足。」洪志成手下管理的理財專員,操控新台幣千億資產,前四個月,他還接下一個事業單位,合計他手下員工二百八十人,他也是兩個小孩的父親。 跟所有人相同,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若要平均分配,一個人大概分不到幾分鐘。但他卻有本事,不缺席小孩任何一場家長說明會,新業務照樣成長。
「我都抓point,然後,我讓時間自己再生出來。」洪志成說,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人身上,因為,「人對了,事情就會對了,」「這個人本來幫我做五分鐘的事情,我現在再投資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未來可能幫我五十分鐘。」 「就像定存有利息,或是投資有獲利,我會越做越輕鬆。」洪志成決定了「投資標的」就全心專注。「要一擊就中!」上述的頒獎典禮,他先找來該員工的主管,把成績寫出來,然後討論、買禮物,在早晨通勤時,他腦子裡再排演一次當天情節,聽來很費工,但是,他透過總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投資,卻讓未來該部門近百位員工的時間真正被他所用。 猜猜看,一般人之所以時間管理失序,是因為: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性;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的行事;三,缺乏堅持原則的自制力? 你如何對付時間敵人? 要學習說不,辨別事情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缺乏自制力!」但柯維說:「我卻認為,那是確立目標的功夫不夠,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觀念所致。」 要成為時間富爸爸,你必須歷經三道關卡的淬煉。第一關,你能否對自己誠實?你必須跟自己對談,才能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第二關,你能否取捨?定出明確的優先順序。第三關,你能否持之以恆做下去? 其中第二關,捨的學問,知易行難。最難的是,來自老闆的要求,這類要求總是永無止境,並無法抵擋。你能怎麼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就有兩個老闆,有時兩人各丟一件重要任務,她自己手上還有三場記者會要開,怎麼辦?「老闆要聽的是答案而不是拒絕,」把握這個原則,邱文仁的溝通三部曲就是:一、先傾聽,「這是給自己機會和老闆溝通,」你不能一開口就拒絕老闆。二、用實際數據(而非情境描述),告訴老闆自己目前的工作負荷。三、主動向老闆提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她深知,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後果就是累垮自己,還達不到老闆的要求。因此,她藉由溝通三部曲,將「No」藏在答案裡。這樣一來,老闆就不會成為你時間管理的敵人。
時間,是別人搶不走的資產,也是你替自己加薪的最快捷徑。越早做,時間的複利越豐厚,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術。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費里斯說。現在,拿起紙筆,盤點你的時間效益(見上表),擺脫窮忙族,學做時間富爸爸吧! *7個步驟,從窮忙族變新富族! 步驟1 問自己 我最想成為什麼人? 用「我想成為一個XXX」,替你的時間帳戶開戶。 方法:替你的70歲生日寫篇生日頌,寫出一生最有成就與驕傲的事,了解自己的渴望。若真想不出來,就拿出紙筆以「我現在是,我有,我能夠……」為起始,憑直覺用力寫5分鐘,別中斷。 步驟2 列出我需要扮演的角色明細 方法:把現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列出,如員工、父親、兒子、某社團成員、義工等,然後,把不喜歡的角色刪除,先從容易脫離的開始,最後,選出7個你願意且必須扮演,且會做得好的角色。除非你是超級工作狂,否則別忽略家庭的角色。 步驟3 定出2年關鍵任務 方法:思考這些角色要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關鍵任務為何?什麼任務在未來1、2年達成,對達成理想最有幫助,如「我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員」、「我要建立起自己的忠誠客戶群」。 再重複一次,要把能量放在「你比人家在行、讓你愉快,且對你生命遠景影響最大的事」。 步驟4 以SMART法,定年度目標 S(特定性)—別說去找客戶。要說:「每天都會去開發新客戶」 M(可測性)—要說「每天開發出50個具有100萬以上消費力、有購買意願的新客戶」 A(行動性與肯定性)—勇於拒絕跟目標無關的事,用詞可婉轉 R(實際性)—別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T(有期限性)—才能評估成效
步驟5 每週與自己約會1次 請參考「4大象限圖」,訂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方法:建議每週末用半小時做週計畫表,這半小時就是你跟自己的約會時間,請遵守。 步驟6 每晚回顧 方法:每天工作結束前,以書面做好明日行程表,要留下點可用時間,別全填滿。另外,回顧今日結果,習慣每天檢視後,時間應用會更有紀律。 步驟7 恭喜你 你正快速累積起時間財富 但記得,要隨時維持熱情,讓你的時間管理持之以恆。 方法:如幻想自己將達到目標時的愉快感,或把大目標切割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可提高成功率,增加自我成就感! *距離七十五歲,你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 :75歲的生命共3,942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25歲,你還有 2,628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30歲,你還有 2,365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40歲,你還有 1,83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50歲,你還有 1,314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60歲,你還有 89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74歲,你還有 52萬分鐘
你還陷在窮忙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嗎?全球的聰明工作者現在已經找出了一套時間運用公式,讓你工作時間變少,卻賺更多!別再幻想要做到退休,才能自己決定怎麼用時間,現在,跟著我們,一起拿回時間主導權!
一、距離七十五歲,你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嗎?(答案詳見文末) 二、你今天的時間花到哪裡去了? 三、你未來三年,想達到什麼目標?你現在做的,與這件事有關嗎? 如果你沒問過自己上述三個問題,那麼,小心,你的時間帳戶可能正亮著黃燈! 當你點算銀行存款裡的數字時,你清楚自己「時間帳戶」裡的進出數字嗎?畢竟,時間比金錢更寶貴。 跟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台灣首富郭台銘相比,我們的銀行存款就像印度恆河裡的沙子,微不足道。然而,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就這一點來看,我們與巴菲特、郭台銘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 可是,你想過,時間也可以像金錢一樣,發揮複利的效果嗎?請看以下三個案例。 你還在超時工作嗎? 快找出「關鍵二○%」專注投入 案例一:美國,三十歲的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
四年前,費里斯就像大多數辛勤工作的創業族一樣,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四萬美元。 但現在,他每個星期只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二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二百九十七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主持電視節目、衝浪、潛水,他還是世界探戈錦標賽的紀錄保持人。 去年,他將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集結成書(《一週工作四小時,晉升新富族》),他既沒上歐普拉脫口秀,也沒到處巡迴打書,該書竟一舉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他的時間管理學被矽谷公司競相模仿,包括網景(Netscape)創辦人、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都競相邀請他演講。
【商周調查】窮忙的上班族,你現在是超時工作嗎?
費里斯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十九世紀經濟社會學家帕瑞圖(Vilfredo Pareto)的八○/二○法則:「二○%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八○%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八○%的產出,其實只來自二○%的投入,只要將時間專注在那二○%上,你就可以多出八○%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二○%」! 疲憊的他,彷彿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九五%的業績,是由不到五%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九五%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五%的金主。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資訊處理、會議主持各方面。 於是,他從窮忙族,晉升為新富族。 你起頭做對了嗎? 源頭最重要,贏家與輸家就差這一關 案例二:台灣,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級學生,他的另一個身分則是廣達電腦的資訊長。 他每週上課三天,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還要閉關念書。然而每天,廣達有十萬台筆記型電腦要出貨,五百家供應商、客戶要管理,在歐洲、矽谷、中國的十座工廠,都要二十四小時監控。這,是一個橫跨全球五大洲的龐大資訊流。 十年前,他進廣達擔任資訊長時,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如今,廣達營業額成長了十七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時,卻降為現在的八小時,縮短三八%。 如果以營收角度來看,他現在每分鐘發揮的效益是過去的二十九倍!二十九倍,呈現的就是時間複利的威力,也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時間複利心法。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他說,寫程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開始的指令寫錯,之後要揪出錯誤,得花好幾倍力氣,因為在一套程式裡,每一道指令都環環相扣。而時間管理就和寫程式一樣,開始的時候做對最重要。
十年前,廣達開始建置供應商資訊系統時,一般廠商都只以客戶別去區分系統。但他考量到,未來海外市場不止在美國,他寧願一開始多花時間,把客戶別再依照國家別畫分。後來市場多元化時,他因為基礎扎得夠穩,往上蓋的速度自然比別人快。「別人看我做事情做的複雜又花時間,其實,我只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 不止做事如此,他用人也如此。他雇用新人,一定先要求對方寫三個月的程式,他說,寫程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不只會寫出好程式,做事也會有順序,人才的源頭對了,事情就容易做對。 確保用人、做事的源頭後,他手下統領的十位小當家,每個都跟了他十年,因為默契佳、授權品質也高,因此,他可以像拿破崙帶兵一樣,當戰局沒有太大變化時跟部屬說,他先去睡十分鐘,然後安心睡去。 從源頭著手,把事情做對,十年下來,方天戟多出來的時間,就拿來充電、投資自己,把自己的實力越墊越高,他的「時間流」產生正向循環,複利威力也由此產生。 你還在迷信花俏策略? 回歸時間分配基本功反有效 案例三:麥肯錫等全球各大企管顧問公司。 近三年來,全球管理顧問界陸續回歸基本面,把「時間管理」列為企業必修學分。兩年多前,麥肯錫開始在台灣、印度等市場引進一套「基本功」(back to basic)專案。 麥肯錫董事林國澧說,當市場逐步邁向成熟之際,花俏的策略、創新的產品招數早被使盡,企業競爭的差距,回歸到營運效率的基本面。其中,時間分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業。 譬如,麥肯錫針對印度最大銀行導入基本功專案時,短短的四個月,平均業績竟然提升八三%。「這絕對不Sexy(迷人),但卻奏效。」此專案背後有什麼驚人的秘密?說穿了,只有一句口訣:「根據八二法則進行時間管理,並貫徹執行。」
麥肯錫發現,該行第一等級的業務員,績效是最差員工的一百倍。他們分析,員工績效差異如此巨大,時間管理是關鍵。「表現較差的業務員,都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所有客戶,或是照顧他最熟悉,但並非貢獻最大,或最具業績潛力的客戶。」 因此,他們開始改造專案,要求每個業務員將客戶分為三級。首先,列出第一級的前十大客戶,這些客戶雖然只占三%,但對業績貢獻最大,因此,「要每天都去想,我該如何服務他們。」對這些客戶要給予「無限卡」概念的時間資源,盡可能滿足其需求。 其次,你要找出第二級客戶,占比約二七%,這些客戶雖然沒有立即的利潤,但卻有潛力,因此,每月要定期問候一次。第三級,則是最後的七成客戶,只要「每個月定期花一個晚上,統一用mail等方式問候,」此外,別花任何時間在他們身上,除非他們主動要求。 這套方法的執行秘訣有三:一、定義出前十大客戶;二、一定要花最多時間在這十大客戶上;三、要狠心排除第三群客戶占用你的時間,他們是最容易打電話來「黏住」你的客戶,卻不會產生貢獻。 這個方法不難,「但很多人沒這樣做」,因為要這麼做,就是要把你手上的時間圖、客戶圖,認真的攤開來,做出改變。如此,「最快一個月,最慢三個月就有成效,」林國澧說。 你還信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沒有富爸爸,更要用時間創造複利 上述三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一分耕耘(時間),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輸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一(甚至更小)。但在贏家的世界,時間比成果等於一比∞(無限大)。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沒有高學歷,也沒有人脈,你唯一的致勝之道,就是讓你的時間,像金錢一樣,滾出正的「時間流」,不斷製造出資產,而不是負債。
五月將在台出版的《槓桿思考術》(漫遊者文化出版社)作者本田直之指出,「時間投資得好,就會帶來複利的力量。」 過去,我們把時間當作耗材,用完就沒了。而現代生活中,環繞著竊取我們時間的聰明小偷諸如電子郵件、手機等,讓我們很容易失去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群小蟲之中,生命、時間不斷被啃蝕,」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二十年教職的哈洛威爾(Edward M. Hallowell)醫師警告,「殺時間(killing time)比燒錢(burning money)還要糟糕!」 如果你將時間的主控權交給老闆、家人、或朋友,一天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投入」扣掉「時間產出」後,毫無結餘。 日復一日,五年、十年後,你每天早上總是背起沉重的公事包,認真的工作,被時間窮追不捨,然後晚上筋疲力竭的回家,睡一覺後,明天清晨,繼續工作……,你的工作效果遞減,晉升無望。 你就像把時間存到一個零利率的銀行,甚至負利率的銀行一樣,「時間越存越薄。」別笑,這是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的現象。 請算一下,十年前,你每小時的薪水是多少?現在呢?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時薪正在貶值,連通貨膨脹速度都趕不上! 要脫離窮忙族輪迴,就要拿回時間主控權! 你還在列「to do list」? 快點思考「to be」,知道什麼不要做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現代人需要「第四代時間管理」, 它跟傳統時間管理的最大差異是,它不只談事,還談人。 過去,時間管理談的是「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它用的是加法,盡可能的把所有事情塞入你有限的時間裡,但最後卻常常因為太累,且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放棄管理時間。
然而,第四代時間管理的重點是「to be」(你想成為什麼?)。你必須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然後,設出優先順序,善用減法,做關鍵的事情。源頭想清楚了,談「to do list」,才有意義。 「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寫下暢銷書《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說,每年初始,他都會列出今年他優先要做的事情,也寫下不要做的事,最後,清單理出來後,他又會再刪除最後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不浪費一點時間在上面。這樣才能專注在重要的事上。 因此,要拿回時間主控權,請先從源頭規畫目標開始,按照八二法則分配時間,將精力集中在關鍵的二○%事情,捨棄不重要的。空出來的時間,你必須自我投資,去充電、閱讀,或陪伴家人,創造你想要的競爭力資產,譬如人脈競爭力、領導力等。 如此,時間流才會出現結餘,用來投資可增加個人競爭力的資產,一步步墊高你的競爭力,提升你的時間效益,成為「時間富爸爸」。 花旗銀行副總裁暨分行經理洪志成,就是一位時間富爸爸。 舞台上,洪志成拿起麥克風,「我們所有人都表現得很棒,就像是……」他如數家珍的說出某位優秀員工的優點,然後把禮物從口袋裡掏出來,拍了拍員工的肩膀。受獎者,感動莫名,剛上任的主管竟然這麼懂自己。 「只要我花時間,效果就做足。」洪志成手下管理的理財專員,操控新台幣千億資產,前四個月,他還接下一個事業單位,合計他手下員工二百八十人,他也是兩個小孩的父親。 跟所有人相同,他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若要平均分配,一個人大概分不到幾分鐘。但他卻有本事,不缺席小孩任何一場家長說明會,新業務照樣成長。
「我都抓point,然後,我讓時間自己再生出來。」洪志成說,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放在人身上,因為,「人對了,事情就會對了,」「這個人本來幫我做五分鐘的事情,我現在再投資一點時間在他身上,他未來可能幫我五十分鐘。」 「就像定存有利息,或是投資有獲利,我會越做越輕鬆。」洪志成決定了「投資標的」就全心專注。「要一擊就中!」上述的頒獎典禮,他先找來該員工的主管,把成績寫出來,然後討論、買禮物,在早晨通勤時,他腦子裡再排演一次當天情節,聽來很費工,但是,他透過總計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投資,卻讓未來該部門近百位員工的時間真正被他所用。 猜猜看,一般人之所以時間管理失序,是因為: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性;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的行事;三,缺乏堅持原則的自制力? 你如何對付時間敵人? 要學習說不,辨別事情重要性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缺乏自制力!」但柯維說:「我卻認為,那是確立目標的功夫不夠,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觀念所致。」 要成為時間富爸爸,你必須歷經三道關卡的淬煉。第一關,你能否對自己誠實?你必須跟自己對談,才能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第二關,你能否取捨?定出明確的優先順序。第三關,你能否持之以恆做下去? 其中第二關,捨的學問,知易行難。最難的是,來自老闆的要求,這類要求總是永無止境,並無法抵擋。你能怎麼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就有兩個老闆,有時兩人各丟一件重要任務,她自己手上還有三場記者會要開,怎麼辦?「老闆要聽的是答案而不是拒絕,」把握這個原則,邱文仁的溝通三部曲就是:一、先傾聽,「這是給自己機會和老闆溝通,」你不能一開口就拒絕老闆。二、用實際數據(而非情境描述),告訴老闆自己目前的工作負荷。三、主動向老闆提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她深知,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後果就是累垮自己,還達不到老闆的要求。因此,她藉由溝通三部曲,將「No」藏在答案裡。這樣一來,老闆就不會成為你時間管理的敵人。
時間,是別人搶不走的資產,也是你替自己加薪的最快捷徑。越早做,時間的複利越豐厚,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術。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那是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費里斯說。現在,拿起紙筆,盤點你的時間效益(見上表),擺脫窮忙族,學做時間富爸爸吧! *7個步驟,從窮忙族變新富族! 步驟1 問自己 我最想成為什麼人? 用「我想成為一個XXX」,替你的時間帳戶開戶。 方法:替你的70歲生日寫篇生日頌,寫出一生最有成就與驕傲的事,了解自己的渴望。若真想不出來,就拿出紙筆以「我現在是,我有,我能夠……」為起始,憑直覺用力寫5分鐘,別中斷。 步驟2 列出我需要扮演的角色明細 方法:把現在自己扮演的角色列出,如員工、父親、兒子、某社團成員、義工等,然後,把不喜歡的角色刪除,先從容易脫離的開始,最後,選出7個你願意且必須扮演,且會做得好的角色。除非你是超級工作狂,否則別忽略家庭的角色。 步驟3 定出2年關鍵任務 方法:思考這些角色要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關鍵任務為何?什麼任務在未來1、2年達成,對達成理想最有幫助,如「我要成為頂尖的業務員」、「我要建立起自己的忠誠客戶群」。 再重複一次,要把能量放在「你比人家在行、讓你愉快,且對你生命遠景影響最大的事」。 步驟4 以SMART法,定年度目標 S(特定性)—別說去找客戶。要說:「每天都會去開發新客戶」 M(可測性)—要說「每天開發出50個具有100萬以上消費力、有購買意願的新客戶」 A(行動性與肯定性)—勇於拒絕跟目標無關的事,用詞可婉轉 R(實際性)—別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T(有期限性)—才能評估成效
步驟5 每週與自己約會1次 請參考「4大象限圖」,訂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方法:建議每週末用半小時做週計畫表,這半小時就是你跟自己的約會時間,請遵守。 步驟6 每晚回顧 方法:每天工作結束前,以書面做好明日行程表,要留下點可用時間,別全填滿。另外,回顧今日結果,習慣每天檢視後,時間應用會更有紀律。 步驟7 恭喜你 你正快速累積起時間財富 但記得,要隨時維持熱情,讓你的時間管理持之以恆。 方法:如幻想自己將達到目標時的愉快感,或把大目標切割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可提高成功率,增加自我成就感! *距離七十五歲,你的生命還有多少分鐘 :75歲的生命共3,942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25歲,你還有 2,628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30歲,你還有 2,365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40歲,你還有 1,83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50歲,你還有 1,314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60歲,你還有 899萬分鐘 如果你現在74歲,你還有 52萬分鐘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美力經濟遇上綠色商機 女性創業多了溫柔與樂活!
近來綠色商機的話題十分熱門,甚至延燒到女性創業,當全球暖化議題在各地如火如荼被討論,台灣的女性創業家也沒有缺席。有些女性創業者特殊的漆飾工法,使用無鉛、無苯、無甲醛的環保塗料為素材;或是以各種環保清潔劑與清潔工具,帶領一群「家事秘書」,徹底實踐他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夢想。
「飛雁專案」一個以女性思維為出發點的創業輔導機制,今年「飛雁專案」以『看見美力,看見商機 Beauty Empower Business』為主題,強調女性從擅長的美感力量出發,不僅希望培育出優秀女性企業家,也希望帶動「美力經濟」之議題,提升企業經營質感並塑造品牌,青輔會觀察發現,這兩年大部分飛雁學員之創業內容不約而同在有機、樂活、環保等概念著墨甚多。因此今年即將開跑的飛雁專案更納入「女綠經濟」議題,討論女性如何關注環保生態並融入其企業經營。
行政院青輔會陳聰勝副主委在致詞時表示,環保議題不再是企業行有餘力時的社會回饋,而是企業在規畫永續經營策略時,最核心的思考重點,而飛雁姊妹們之所以力行環境主義,並非迫於法律規範,而是基於愛地球、愛人類的自發行動,特別令人感動。相信只要心存大愛善念,對於地球生態的保護心態與行動,也將轉化為企業實質利益。
「色魔漆坊」帶來了特殊的漆飾工法,漆坊主人林督只使用無鉛、無苯、無甲醛的環保塗料為素材,以房屋牆壁為媒介,以漆料來仿各種裝飾性材質如大理石、花崗岩、木紋、皮革等等,美化商業與居家空間;而有了美好舒適的環境,更需要更進一步塑造溫馨的氛圍,「香草滿屋」的蔡怡貞以香草生活的情境營造為「juliagarden香草滿屋」的經營方向。她特別將商品區分為悠閒客廳、幸福廚房、香氣浴室、浪漫臥房等系列,讓香草全面進駐生活,一切師法於自然讓環境充滿香氛;當然有美好的環境與溫馨的氣氛,如何維持整潔也是困擾人的課題,「豪管家HOSMART」的簡美玲以科學化的管理,以及各種環保清潔劑與清潔工具,帶領一群「家事秘書」,徹底實踐他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夢想。
『飛雁專案』,今年已經邁入第九年,今年跟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是,首度將女性創業育成班與創業輔導機制合而為一,建立起更完整的一貫化輔導流程,「女性創業育成班」以啟發創業為主,提供創業基本概念與入門技巧,課程行進間依學員興趣志向來分組;再來「女性創業新天地」則接續育成班分組方向,依行業別提供深入經營技巧,並邀請前期飛雁學姊成功案例現身說法分享箇中甘苦,發揮大雁帶小雁的精神。最後「女性創業實驗室」則以工作坊模式,由講師與助教帶領學員現場進行模擬經營訓練,從實戰中汲取創業最精微的智慧。
「飛雁專案」一個以女性思維為出發點的創業輔導機制,今年「飛雁專案」以『看見美力,看見商機 Beauty Empower Business』為主題,強調女性從擅長的美感力量出發,不僅希望培育出優秀女性企業家,也希望帶動「美力經濟」之議題,提升企業經營質感並塑造品牌,青輔會觀察發現,這兩年大部分飛雁學員之創業內容不約而同在有機、樂活、環保等概念著墨甚多。因此今年即將開跑的飛雁專案更納入「女綠經濟」議題,討論女性如何關注環保生態並融入其企業經營。
行政院青輔會陳聰勝副主委在致詞時表示,環保議題不再是企業行有餘力時的社會回饋,而是企業在規畫永續經營策略時,最核心的思考重點,而飛雁姊妹們之所以力行環境主義,並非迫於法律規範,而是基於愛地球、愛人類的自發行動,特別令人感動。相信只要心存大愛善念,對於地球生態的保護心態與行動,也將轉化為企業實質利益。
「色魔漆坊」帶來了特殊的漆飾工法,漆坊主人林督只使用無鉛、無苯、無甲醛的環保塗料為素材,以房屋牆壁為媒介,以漆料來仿各種裝飾性材質如大理石、花崗岩、木紋、皮革等等,美化商業與居家空間;而有了美好舒適的環境,更需要更進一步塑造溫馨的氛圍,「香草滿屋」的蔡怡貞以香草生活的情境營造為「juliagarden香草滿屋」的經營方向。她特別將商品區分為悠閒客廳、幸福廚房、香氣浴室、浪漫臥房等系列,讓香草全面進駐生活,一切師法於自然讓環境充滿香氛;當然有美好的環境與溫馨的氣氛,如何維持整潔也是困擾人的課題,「豪管家HOSMART」的簡美玲以科學化的管理,以及各種環保清潔劑與清潔工具,帶領一群「家事秘書」,徹底實踐他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夢想。
『飛雁專案』,今年已經邁入第九年,今年跟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是,首度將女性創業育成班與創業輔導機制合而為一,建立起更完整的一貫化輔導流程,「女性創業育成班」以啟發創業為主,提供創業基本概念與入門技巧,課程行進間依學員興趣志向來分組;再來「女性創業新天地」則接續育成班分組方向,依行業別提供深入經營技巧,並邀請前期飛雁學姊成功案例現身說法分享箇中甘苦,發揮大雁帶小雁的精神。最後「女性創業實驗室」則以工作坊模式,由講師與助教帶領學員現場進行模擬經營訓練,從實戰中汲取創業最精微的智慧。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留學兼教華語 不用洗盤子打工
「我將到英國讀資管方面的研究所,如果會教中文,可減輕在國外留學的經濟負擔,至少不用到餐廳洗盤子。」卅四歲的郭哲維正在台大語文中心上華語師資班,即將結業,讓他對未來到國外唸書更有信心。
郭哲維去年曾到英國讀語言學校,課程進行到一半,學校附近一位英國婦人願意提供免費住宿,尋找一位華人每天教她中文。郭哲維當時是語言學校唯一會中文的華人,但他當時已租好房子而未接受這項交換,但也讓他體會到,會教中文有利於在海外生活。
郭哲維說,「現在要我教外國人簡體字,也沒問題」。他認為,有華語師資證書,出國唸書增加一項打工賺外快的能力,經濟壓力會輕一點。
目前在國中教國文的朱小姐也上台大華語師資班,她說,「我要以華語教師身分當工具,好好看一看世界」。她表示,現在全球興起學華語熱潮,有能力教外國人華語,就可以走遍世界各地。
已經是國文老師,為何還要去華語中心教中文?朱小姐表示,教台灣小孩和教外國人畢竟不一樣,外國人中文能力是零,教他們發音、寫字的方法應該有所不同。她希望未來出國讀書或旅遊時,華語教師身分發揮功能,靠教中文的收入就能維持基本生活。
朱小姐說,台灣人會繁體中文是一項優勢,在國外即使要改教簡體中文,很快就能轉換過來,比大陸人只會教簡體中文更有競爭力。而且繁體中文優美,向外國學生介紹時,有很多典故可以講。
在新竹上班的蔣小姐,每周六、日搭高鐵到台大上華語師資班。她曾在何嘉仁美語當老師、在竹科公司當祕書,乃至現在的工作都跟大學所讀中文系無關,反而是英、日語能力派上用場。
「上華語師資班是買個機會,為生命創造另一種可能。」蔣小姐說,她大學讀中文系,常被笑這個系沒什麼用,畢業不容易找到工作。現在全球瘋華語,外界認為教華語是一項專業,她到台大上華語師資班,未來即使不是從事相關工作,但想到中文「翻身」,上課心情就很愉快。
郭哲維去年曾到英國讀語言學校,課程進行到一半,學校附近一位英國婦人願意提供免費住宿,尋找一位華人每天教她中文。郭哲維當時是語言學校唯一會中文的華人,但他當時已租好房子而未接受這項交換,但也讓他體會到,會教中文有利於在海外生活。
郭哲維說,「現在要我教外國人簡體字,也沒問題」。他認為,有華語師資證書,出國唸書增加一項打工賺外快的能力,經濟壓力會輕一點。
目前在國中教國文的朱小姐也上台大華語師資班,她說,「我要以華語教師身分當工具,好好看一看世界」。她表示,現在全球興起學華語熱潮,有能力教外國人華語,就可以走遍世界各地。
已經是國文老師,為何還要去華語中心教中文?朱小姐表示,教台灣小孩和教外國人畢竟不一樣,外國人中文能力是零,教他們發音、寫字的方法應該有所不同。她希望未來出國讀書或旅遊時,華語教師身分發揮功能,靠教中文的收入就能維持基本生活。
朱小姐說,台灣人會繁體中文是一項優勢,在國外即使要改教簡體中文,很快就能轉換過來,比大陸人只會教簡體中文更有競爭力。而且繁體中文優美,向外國學生介紹時,有很多典故可以講。
在新竹上班的蔣小姐,每周六、日搭高鐵到台大上華語師資班。她曾在何嘉仁美語當老師、在竹科公司當祕書,乃至現在的工作都跟大學所讀中文系無關,反而是英、日語能力派上用場。
「上華語師資班是買個機會,為生命創造另一種可能。」蔣小姐說,她大學讀中文系,常被笑這個系沒什麼用,畢業不容易找到工作。現在全球瘋華語,外界認為教華語是一項專業,她到台大上華語師資班,未來即使不是從事相關工作,但想到中文「翻身」,上課心情就很愉快。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