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創業風險3:現在景氣適合創業嗎?

創業風險3:現在景氣適合創業嗎?

  日前有一份有關台灣景氣的相關新聞非常聳動,表示今年前八個月退出市場的公司有三萬多家,有些報導更以平均每新增一家公司的同時,就有一點三家公司退出市場,或是每天平均有246家關門的數據來做這篇新聞的標題,不過與這篇報導有關的社論,也記載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攤販、小生意這類偏向小型獨資,沒有登記的生意開始變得越來越多,社論中認為這現象表示大量必須藉由創業來養家活口的朋友們,已經摒棄創業就必須使用「公司型態」的思維,在這樣景氣之下,轉以小店面、攤販等小生意的模式求生。
  對應這個報導的情況,最近在輔導創業的相關課程中,也有個有趣的現象,過往課程中習慣會被問到「我適合創業嗎?(人格特質)」的問題,開始逐漸被「這樣的景氣下,適合創業嗎?」代替,但另外一個有趣的情況,卻是現在主動報名來參加學習創業輔導課程的學員越來越多,而且其中不乏是大型企業的員工,不想設立公司規模的事業,但卻更專注於規劃自己的「小生意」,更有一部份近期內不打算創業的學員,以「學習」的立場報名課程,並將「創業」視為個人中長程的目標。
  現在的景氣是否適合創業,依照我一直以來慣用的邏輯,「創業」本身只是個行動專案,是一個選擇性問題,真正能阻擋「創業」這個專案任務的因素,完全取決於「創業者本身的意志」,也就是說,「景氣」其實並不是控制「適不適合創業」的因素反而是如何做一個可以把事業繼續下去的老闆才是最困難的問題,想創業的你,面對景氣低靡的現在環境,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更有競爭力與能力來迎接種種的挑戰之下,是否在創業前已經規劃妥當,並為自己準備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因此,我多半希望給學員的建議很簡單,那就是假設如果自己是在這低靡景氣中,已經創業的老闆,現在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活」下去,而且「獲利」的問題。
  由於從小住在夜市附近,夜市除了是我回家的必經之路之外,更是觀察景氣好壞、趨勢流行、學習行銷肉搏戰的手法、與聚集商業智慧與哲學的所在。早在三、四年前開始,熟落的夜市老闆們早就開始「報馬仔」,提前通知我景氣訊號已經轉弱,他們藉由週內與週末人潮的情況,和逛街人潮與實際成交的比重,已經觀察到一些局勢的變化,不少老商家們除了機警的調整自己成本之外,也在他們可以應付的範圍內,對抗者景氣低靡會產生的落差。
  這兩年景氣變差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反映在夜市的生態上,也看到嚴重的人潮落差,但這種週內屈指可數與週末洶湧的極端逛街人口,仍檔不住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夜市擺攤的事業,在購買意願隨著景氣越來越低的消費者心態之下,搶食這塊夜市的利潤,激烈的淘汰率,也讓熟悉夜市生態的人,輕易可以觀察到商家的更換速度。
  而現在這種屬於夜市中常見的競爭情況,也開始慢慢變成現實商業環境的常態,百業對應景氣的策略已經不再是理念願景的營造,而是越來越多因為景氣低靡而不願購買的消費群,而開始專注於企業的組織架構改造、執行力、行動力、成本控管、與獲利能力,以求讓事業能在足夠的現金流控管之下,在不景氣的大局勢之下,依然可以休養生息,等待景氣翻轉的時機。
  選在這個時機點創業的朋友們,大多會有充分的心理與個人相關條件的準備,畢竟這樣的局勢不容許創業者投入市場之後,卻浪費時間來等待或觀望景氣的轉變,而是必須以更精準的執行力和行銷策略,專注於當初看好的獲利空間之中,不斷的創新改變來提昇產品的價值,以吸引購買受景氣影響而意願不高的客戶。
  如果自知個人能力與心態並未準備好在這個時機點「創業」的朋友們,更要趕緊釐清「創業」是否真的是你的「人生選項」,畢竟如果「當老闆」就是你的個人生涯決定,那這個拿能可貴的時機點,剛好是用來規劃個人事業、完成創業計畫書、收集人脈、與學習觀察這樣的艱困環境中,商家們的行銷與生存策略。
  這麼多年的輔導生涯,其實很容易發現到,創業者本身的因素幾乎決定了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無論是創業顧問,還是創業後為了回饋而加入創業輔導的老闆們,面對這種「景氣是否適合創業」的疑問,幾乎一律按照「我個人是否適合創業」的問題答案一樣,要創業者確定自己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或者承擔的起決定後的風險。
  對一個自己不確定是否該創業的人來說,什麼時機點都不適合創業,就算是勉強讓自己創了業,日後不管景氣好壞,一樣要面對更嚴苛的商業環境挑戰;但決定要投入創業的人來說,什麼時機都只是自己創業的學習機會、或者是否是有利自己行動的時機點選擇而已,如何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空間和時間,以牟取最大的獲利,才是他們考量成就自己的思考方式。
  「景氣不好是否適合創業」就如同「離婚率這麼高是否適合結婚」的問題一樣,真正掌控的權力一直都只在掌握在創業者自己的手中。  因此,現在景氣是否適合創業?讓我問你:「你選擇好了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