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十萬手機程式寫手成高級民工 獲利者寥寥無幾

蘋果IPhone颳起了智慧手機旋風,也颳起了一股“淘金熱”:一台電腦、一套技術、一個創意、外加一些辛勞,年輕人通過編寫手機程式也能發家致富。“日進鬥金”式的神話,吸引了中國超十萬IT精英成為手機程式寫手或專職或兼職。

  10萬大軍多是個體戶

  蘋果讓手機程式寫手致富,源於它開了一家名為App Store的店,專賣用在IPhone上的應用軟體。手機程式寫手們開發一款軟體,上傳至App Store上,手機用戶付費下載,寫手可獲得其中7成的收入。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在今年6月于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中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蘋果應用軟體的下載量已超過了50億次;按照三七收入分成模式,開發者的收入將超過10億美元。報載,一位名叫伊森·尼古拉斯的美國程式師為蘋果編寫一款小遊戲,使他一度日收入近3萬美元,5個月內賺了70多萬美金。

  而在國內,從運營商到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應用商城。在巨大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中國軟體程式人員涌入手機應用領域“淘金”。針對他們的生存狀況做過專門調查的艾媒市場諮詢CEO張毅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目前中國從事手機應用軟體開發的個人已經超過10萬。“他們多數是‘個體戶’,如在校大學生、白天上班晚上單幹的IT白領,只有少數是專職開發手機程式的公司員工。”

  據了解,在這10萬大軍中,因廣東相對完善的產業鏈,超過一半集中在南粵。

  獲利者寥寥無幾

  29歲的張曉東,本職工作是通信和銀行業的諮詢員,但憑著自己創意、美工特長,與幾名朋友合作,幹起了第二職業———手機程式寫手,成為“淘金”一族。“我差不多是去年6月份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已經在國內一家運營商的應用商城上傳了5款軟體,但獲得的收入很少,還不夠開支。”

  國內10萬手機程式寫手,不管是兼職還是專職的,大都像張曉東一樣,基本沒有盈利。從今年年初開始從事手機程式開發的深圳雲上科技公司總經理姚金復說,目前基本沒有手機應用開發公司實現盈利,他們公司也一直在“燒錢”。“一個10人左右的公司,最少也要50萬元左右的投入,才能搭建一個手機應用開發平臺。即便是單幹,也得投入幾萬。”

  據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的多位一線寫手及行業觀察家介紹,靠開發手機應用軟體而獲利的企業和個人實際上寥寥無幾。張毅甚至說:“從高投入、低回報的角度來說,他們就是一群‘民工’。”

  這源於“中國特色”。其一如姚金復所說,國內智慧手機相比起傳統手機,其份額仍然不大,而且在使用智慧手機的人當中,有很多人並不熱衷玩手機應用。其二,國人已經習慣軟體免費,張毅認為手機網際網路也將延續這一消費習慣,“讓他們付費下載軟體很難。”其三,國內軟體盜版嚴重,手機應用程式領域也是魚龍混雜,如張曉東透露一些開發者只是更換一些圖片就把別人開發的程式當成自己的上傳到應用商城。

  商業模式有待“突圍”

  雖然第一群吃螃蟹的寫手們進項無幾,但他們大都還在堅持。據張毅估算,每年還正以超過35%的速度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投身其中。這是因為,今天手機軟體的開發已從過去單一的短信、彩信、WAP功能,延伸覆蓋了包括IM、瀏覽器、電子書閱讀、手機雜誌閱讀、RSS閱讀、殺毒軟體、手機下載、遊戲等在內的多個應用種類。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這個行業本身還是很有前景的。”張曉東說:“這也是我們堅持在這個行業的最大動力,也是不斷有人進來的原因之一。”

  對於有志於手機應用程式開發的寫手而言,開發技術並不困難,最大的障礙在於應用軟體開發後期商業推廣以及營運管理———如何能夠將應用程式有效的商業化。但國內目前還缺乏這樣的推廣平臺,也缺乏讓產業鏈上各方收益的商業模式。在張毅看來,中國手機程式寫手圓“淘金夢”,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突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