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退位 軟體看俏
智慧型手持裝置的快速普及,引爆全球行動App產業商機。 Gartner預估,2014年行動應用程式每年下載數量將超過700億次, 面對龐大商機,台灣軟硬廠商全力搶進,積極佈局市場。
現在,不管是在等公車、坐捷運,甚至是在醫院等候看病的患者,隨處可以看見許多人拿著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在上麵點點揮揮。這些人,有的在上社群網站,有的在玩綫上遊戲,還有不少正在使用What’s App與朋友互傳簡訊,甚至於有些拿著手機講電話的人,正在用Viber應用程式,進行免費通訊。
上述的生活樣貌,已融入人們的生活,而造就這一切的背後,除了硬體設備的到位,另一關鍵因素就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App)的全面發展。
智慧手機帶起熱潮
全球行動網路使用者瘋狂使用App的程度,促使App下載次數不斷創新高。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在其「2012年十大技術與趨勢報告」中預測,到了2014年,App商店的行動應用程式每年的下載數量將超過700億次。另一市場調查機構Forrester Research預估,2016年全球App下載數量將高達440億次。Forrester Research指出,由智慧型手機所掀起的App熱潮,到了2015年時,將帶動全球應用軟體市場規模攀升到380億美元。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預估,2010年至2015年,全球行動應用軟體市場年復合成長率(CAGR)為29.6%,到了2015年市場產值將達到250億美元。 另一國際調查機構In-Stat指出,智慧型手機的應用下載數量成長與智慧手機的銷售數量增加息息相關,因此,隨著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在過去數年經歷強勁的成長,促使App下載數量不斷攀升,估計App下載數量將從2011年的150億次,成長到2015年的480億次;產值則由2011年的80億美元成長到2015年的290億美元。
Gartner指出,行動消費應用程式平臺工具和行動企業平臺工具逐漸興起,可讓開發商更容易在跨平臺環境中開發程式,因此,過去20多年維持不變的行動為主應用程式模式,如今開始出現變化:亦即應用程式本身可能會轉變成針對性更高或者較為簡單的軟體,這些簡單的軟體則可被組成較為複雜的解決方案。Gartner也預估,在2015年以前,行動網路技術的大幅提升,將使原本在2011年的手機應用程式,有半數會被網路軟體所替代。
「隨著後PC時代的來臨,原有PC時代的勝利方程式將不可移轉至後PC時代,」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指出,企業決戰市場時,必須以破壞式創新來創造新的遊戲規則與勝利方程式,而App創新則是稱霸江山的重要關鍵。
深究App應用程式市場之所以快速成長,觸控與記憶體技術的突飛猛進是兩大關鍵。In-Stat分析師Amy Cravens表示,智慧型手機的觸控面板流行,無疑是影響行動應用軟體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在觸控介面快速成長並不斷增加滲透率的同時,也造成更多的終端使用者能更快速接觸到行動應用軟體,進而刺激下載數量的快速提升。同時,智慧型手機上不斷增加的記憶體容量,也讓終端使用者在使用行動應用軟體時有更好的經驗。
蘋果與Google之爭
雖然RIM的黑莓機,算是最早利用App幫助硬體銷售的創新業者,但是真正將軟體商店變成消費者選擇硬體時首要考量的,非Apple莫屬。
Apple於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時,沿用其以綫上音樂商店iTunes搭配銷售MP3隨身聽iPod的模式,在iPhone推出時也祭出App Store,2010年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也支援下載App Store,日前Apple宣佈,旗下App Store的Apps下載次數已經突破150億次。
面對App應用商機,除了帶動潮流的Apple,另一主流智慧型手機作業平臺業者Google,也全力投入發展App。拓墣指出,Google根據其在網路搜尋與廣告業務的基礎,進而發展出Android智慧型手機平臺,其中的Android Market、Web App Store、Google +,以及其他雲服務,提供手機使用者各式各樣應用服務。
目前,Apple與Google在App領域上的競爭相當激烈。In-Stat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Apple App Store的行動應用軟體數量為35萬,同時Android市場的行動應用軟體數量為8萬。另外,依據In-Stat的《智慧手機應用軟體下載趨勢分析》報告顯示,Apple與Android平臺使用者明顯較BlackBerry的使用者,下載更多行動應用軟體。
硬體設備廠也佈局
「Apple所帶動的軟體商店銷售模式,已成為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服務之一,」拓墣指出,除了智慧型手機,如今包括筆記型電腦、電視、遊戲機甚至家電等,都相繼推出可允許使用者自行下載應用程式的服務。例如平板電腦產品開發,已走向不需預載太多功能的途徑,拓墣分析,因為多餘的程式只會拖延系統速度,並佔用儲存空間,在App興盛的年代,不如採取讓消費者自行購買應用程式來安裝使用的模式。
智慧型手持裝置的快速普及,引爆全球行動App產業商機。 Gartner預估,2014年行動應用程式每年下載數量將超過700億次, 面對龐大商機,台灣軟硬廠商全力搶進,積極佈局市場。
現在,不管是在等公車、坐捷運,甚至是在醫院等候看病的患者,隨處可以看見許多人拿著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在上麵點點揮揮。這些人,有的在上社群網站,有的在玩綫上遊戲,還有不少正在使用What’s App與朋友互傳簡訊,甚至於有些拿著手機講電話的人,正在用Viber應用程式,進行免費通訊。
上述的生活樣貌,已融入人們的生活,而造就這一切的背後,除了硬體設備的到位,另一關鍵因素就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App)的全面發展。
智慧手機帶起熱潮
全球行動網路使用者瘋狂使用App的程度,促使App下載次數不斷創新高。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在其「2012年十大技術與趨勢報告」中預測,到了2014年,App商店的行動應用程式每年的下載數量將超過700億次。另一市場調查機構Forrester Research預估,2016年全球App下載數量將高達440億次。Forrester Research指出,由智慧型手機所掀起的App熱潮,到了2015年時,將帶動全球應用軟體市場規模攀升到380億美元。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預估,2010年至2015年,全球行動應用軟體市場年復合成長率(CAGR)為29.6%,到了2015年市場產值將達到250億美元。 另一國際調查機構In-Stat指出,智慧型手機的應用下載數量成長與智慧手機的銷售數量增加息息相關,因此,隨著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在過去數年經歷強勁的成長,促使App下載數量不斷攀升,估計App下載數量將從2011年的150億次,成長到2015年的480億次;產值則由2011年的80億美元成長到2015年的290億美元。
Gartner指出,行動消費應用程式平臺工具和行動企業平臺工具逐漸興起,可讓開發商更容易在跨平臺環境中開發程式,因此,過去20多年維持不變的行動為主應用程式模式,如今開始出現變化:亦即應用程式本身可能會轉變成針對性更高或者較為簡單的軟體,這些簡單的軟體則可被組成較為複雜的解決方案。Gartner也預估,在2015年以前,行動網路技術的大幅提升,將使原本在2011年的手機應用程式,有半數會被網路軟體所替代。
「隨著後PC時代的來臨,原有PC時代的勝利方程式將不可移轉至後PC時代,」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指出,企業決戰市場時,必須以破壞式創新來創造新的遊戲規則與勝利方程式,而App創新則是稱霸江山的重要關鍵。
深究App應用程式市場之所以快速成長,觸控與記憶體技術的突飛猛進是兩大關鍵。In-Stat分析師Amy Cravens表示,智慧型手機的觸控面板流行,無疑是影響行動應用軟體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在觸控介面快速成長並不斷增加滲透率的同時,也造成更多的終端使用者能更快速接觸到行動應用軟體,進而刺激下載數量的快速提升。同時,智慧型手機上不斷增加的記憶體容量,也讓終端使用者在使用行動應用軟體時有更好的經驗。
蘋果與Google之爭
雖然RIM的黑莓機,算是最早利用App幫助硬體銷售的創新業者,但是真正將軟體商店變成消費者選擇硬體時首要考量的,非Apple莫屬。
Apple於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時,沿用其以綫上音樂商店iTunes搭配銷售MP3隨身聽iPod的模式,在iPhone推出時也祭出App Store,2010年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也支援下載App Store,日前Apple宣佈,旗下App Store的Apps下載次數已經突破150億次。
面對App應用商機,除了帶動潮流的Apple,另一主流智慧型手機作業平臺業者Google,也全力投入發展App。拓墣指出,Google根據其在網路搜尋與廣告業務的基礎,進而發展出Android智慧型手機平臺,其中的Android Market、Web App Store、Google +,以及其他雲服務,提供手機使用者各式各樣應用服務。
目前,Apple與Google在App領域上的競爭相當激烈。In-Stat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Apple App Store的行動應用軟體數量為35萬,同時Android市場的行動應用軟體數量為8萬。另外,依據In-Stat的《智慧手機應用軟體下載趨勢分析》報告顯示,Apple與Android平臺使用者明顯較BlackBerry的使用者,下載更多行動應用軟體。
硬體設備廠也佈局
「Apple所帶動的軟體商店銷售模式,已成為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服務之一,」拓墣指出,除了智慧型手機,如今包括筆記型電腦、電視、遊戲機甚至家電等,都相繼推出可允許使用者自行下載應用程式的服務。例如平板電腦產品開發,已走向不需預載太多功能的途徑,拓墣分析,因為多餘的程式只會拖延系統速度,並佔用儲存空間,在App興盛的年代,不如採取讓消費者自行購買應用程式來安裝使用的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