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瘋狂與偏見

瘋狂與偏見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文 愛因斯坦說:「常識,是我們十八歲之前累積的偏見。」這麼說來,大多數企業對自己的誤解可就大了。 例如,很多保險公司可能誤以為自己是保險公司,其實他們不是。看看這家保險公司的做法。 美國的FM全球產物保險公司,它沒有半個精算師在計算顧客出狀況的機率,相反地,反而有一千五百位工程人員,在研究防災的技術和設備。因為它知道,顧客越少出問題,也就是說,事先預防,那麼它的成本就低,顧客的保險費也越低。 所以這家保險公司雖然是保險公司的皮,其實是工程公司的骨。它找到了保險公司真正的價值,績效也不斷攀上高峰。 套用這個思考,也許我們會對自己的公司有很多新發現。例如,我們雖然是「紡織公司」的皮,其實應該是○○的骨?或者,我們是「製藥產業」的皮,其實是○○的骨? 就像EMBA雜誌,其實我們不是雜誌業,我們是協助企業主管學習的平台。 每家企業的存在,都是在為顧客解決某一種問題,完成某一種工作。那麼,究竟我們真正的內涵,應該是什麼呢?恐怕只有顧客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要以顧客為導向,但是究竟要如何去聽顧客的聲音呢?顧客表達了很多意見,哪些顧客的哪些意見,才是真正要優先處理的項目? 這就是這期「傾聽顧客心」一文裡,要釐清的概念。當我們蒐集顧客意見時,不要去問顧客:「這個產品更薄,你會比較滿意嗎?」而是把重點放在,他運用這個產品,究竟想解決什麼問題?完成什麼工作?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公司創造出符合顧客需要的東西。 顧客到底要完成的是什麼任務,這個概念在EMBA雜誌上,已經介紹過不只一次,但是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公司都距離這個境界太遙遠。因為,很多人還沒有採取行動。 本期介紹的新書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行動科學管理法」。書中強調,結果是由行動累積而來的,因此,要改變結果,必須從改變行動開始。例如,面對一位沒有業績的業務員,必須從行動著手,找出可能對結果有幫助的「定點行動」,然後不斷強化它。這麼一來,你要的結果也就不遠了。 「瘋狂就是:一再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卻期望有不同的結果。」關於這點,愛因斯坦也早告訴我們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