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從美學到經濟:把自己賣出去

從美學到經濟:把自己賣出去


我忍受過許多風險,經歷過許多苦難,
在海上或在戰場,不妨再加上這一次。
——荷馬.《奧德賽》


「藝術家通常都是言詞溫婉的人,所關心的是內在的景觀與意象。」羅洛.梅觀察到藝術家內在與外在的差異性,「然而這正是威權社會懼怕他們的主要原因。他們承載的是人類與生俱有的抗議能力。」

簡單的說,藝術家是內心剛強,充滿想法;外表柔弱,不擅於用不熟悉的「形式」來表達自我的人。除了極少數的天生好手以外,行銷自我是藝術家跨進美學經濟領域的弱項。因此,我們既說「藝術家就是企業家」,就該學著把自己賣出去。

‧作品沒有到達消費者的心中,就仍未完成。行銷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行銷不僅在於傳達美學價值,也能創造兩倍價錢。
‧行銷的藝術無他,重點在於溝通,就和你最熟悉的藝術形式一樣!
‧溝通的祕訣也無他,要懂得別人的語言。尤其是客戶、消費者、投資者的語言。

所謂的暢銷,是將溝通做到「最大化」!讓最多人能夠認同你的理念,感受到你所傳達的價值。你或許不同意村上隆的藝術形式,但他這段話值得聽聽:「作品的價值來自沒有實體的虛構。對於藝術作品的買方而言,他希望覺得這個藝術家『是由我所肯定的』……所以藝術家必須回應買方的心情。」這就是心理學常講的「同理心」,把自己擺到對方的立場去思考,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唯有如此,才能正確地傳達你的美學主張。

「要產生價值,註解比才能重要。」這句話有一定的正確性。最起碼我們知道,「註解」,也就是用消費者的語言來詮釋作品的理念,和「才能」,也就是創作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能力,必須透過一定的學習與修練才能達成。在本書第四章,王偉忠先生和溫世仁先生的案例中,都可以發現這種把「行銷」和「創作」看作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值得大家再三思考其中的深意。

行銷自我主張是門藝術,是可以修練的。大部分人的困擾在於自己明明有想法,不知道怎麼講;或者明明講了,聽的人卻不在乎;或者講了幾十次,還是沒人記得……。作者曾經做過一個小實驗,請五十個大學生輪流上台為大家講三隻小豬的故事,結果你猜,有多少人能夠順利講完?

兩個。明明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沒人講得出來。有兩位自稱「黏力學家」的希思先生(Chip Heath & Dan Heath)為我們歸納了六個原則,可以讓人一聽就記住著,記住就忘不了(他們稱之為「黏住」),且為大家簡短說明如下:

第一、 簡單:先把你的主張中枝枝節節的部分全刪掉,只留核心。還記得「少就是多」嗎?拿三隻小豬當例子,別從「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山坡上……」講起,直接講「三隻小豬是兄弟:大哥懶小豬、二哥笨小豬、小弟聰明豬」就好。其次,運用別人在讀者心裡建好的印象(或集體潛意識),把自己的主張搭上去,就可以省掉很多說明功夫,變得更簡潔。還記不記得第二章的「史上最短武俠小說」?

第二、 意外:「反直覺」而行。舉例來說,武俠小說裡的大俠都是風流倜儻、武功高強、正氣凜然……作者寫過一部武俠小說,裡面的大俠是不識字且跳八家將的流氓;也可以利用「驚奇」來吸引注意力,你有沒注意到,現在的007電影一開始一定先爆破,先上床了再說?


第三、 具體:人是猴子變來的,腦是用來記憶具體形象(香蕉、花豹、母猴子),而不是抽象事實(一根香蕉含五百大卡熱量)。再以三隻小豬為例,你絕對不會想說:「人如果又懶又笨,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應該說:「笨小豬和懶小豬都被大野狼吃掉了。」

第四、 可信:這就是本書為何引用這麼多「大師」說法的原因,讀者沒有理由相信一個又矮又胖的鄉下老師講美學經濟吧?另一個建立信用的作法是,讓聽者反問自己(人總是不會懷疑自己)。最棒的例子是選舉時反對黨問:「你有沒比四年前過的更好?」


第五、 情緒:經濟學雖然總是假設「人是理性的」,但現實生活中,人卻往往用感性處事。這就給我們運(利)用別人的情緒(如同情心、正義感、國族認同……)來遂行自己主張的機會。還記得《色戒》裡的「中國不能亡」嗎?

第六、 故事:很諷刺的,小說賣得比教科書好——人自遠古以來,就是用故事來傳播知識,沒有人想聽人講道理,大家都想聽故事——閱聽者能模擬故事中的情境,身歷其境,印象當然深刻。至於說故事,這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好了,行銷自己的原則講完了,接下來我們來看具體作法:紐約大學藝術系史密斯教授(Constance Smith)以數十年親身體會,談如何從事藝術家這一行,有趣的是,她幾乎不談「創作」,重點全放在「行銷」。她提出讓客戶對你印象深刻、死心塌地的幾種方法,可以作為你學習的開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