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美學經濟不是新鮮事

美學經濟不是新鮮事


拿美感來創造產品價值,好像是連鄉下路邊攤小販都懂的概念吧?

美學經濟談的不只是「藝術產業」、「藝術管理」。在歐美各國的論著中,藝術(arts)的定義相當嚴謹,範圍相對窄小,通常是指繪畫與雕刻。即使是沒有明指出來,藝術家(artist)通常是指畫家。音樂家叫Musician, 小說家叫 Writer……都不是 Artist。因此,在藝術管理的相關論著中,通常是論述視覺藝術相關產業的原理原則,最多談談音樂,最多談談劇場,鮮少論及如何把藝術性帶進消費市場的產品與服務。也就是說,#藝術產業包含於美學經濟,美學經濟卻遠大於藝術產業的範圍#。

以往的創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研究,以經濟學家熊彼得(Schumpeter)為首,專論技術創新對產業、社會造成的影響,以及創新管理的策略與技巧等等。在這些研究中,創新是指技術創新、科技創新,而不是指藝術性的創新。用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理論來闡釋,創新管理著重於微笑曲線的左側,生產者創新設計的那一端;而美學經濟著重於曲線的右側,面對客戶、市場,行銷的那一端。也因此,美學經濟與創新管理並不互相包含,更不互相等同。

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價值創造已漸漸從傳統的資本主義型態(倚賴日益稀少的土地、勞力、資本)轉變成為「以客為主」的資本主義經濟型態。消費者(即閱聽人、客戶)的影響力漸漸從曲線的右端往左端推進。也就是說,產品要能獲利,必須在一開始、左端的設計階段就納入最末端、行銷端所必須考慮的客戶需求;也就是說,現代的生產行為完全是「需求導向」:客戶喜歡美的東西,客戶想體驗美的感受,因此,藝術性、文化性的影響擴展延伸到整個產業的價值鍊;不管是價值鍊的哪一個部分,都必須在消費者的文化基礎上,作美學的創新。

依照大衛.索羅斯比教授(David Throsby)的定義,文化包含了下列特徵:

˙ 在生產活動中融入「創意」(creativity)
˙ 活動涉及「象徵意義」(symbolic meaning)的產生與傳達
˙ 該活動的產品含有某種形式的「智慧財產」

根據這三個特徵,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出,文化活動(及其產品)的創新,牽涉到一些「舊」材料、舊要素「創意性」的重新組合來產生「新」意義。也就是偉大作家聖修伯里所言:「一切真正的創造絕不是對未來的臆測,對空想與烏托邦的追求,而是從現在中看出新面目。這是從遺跡中零星接受的材料的儲存,這件事不是由你高興或埋怨的,因為這跟你一樣簡單,出生時它們就存在了。」

……美學經濟的建構需要二元觀點的整合與溝通。如帕斯楚所言,「美學要素必須結合藝術與科學、情感與認知,而非拋棄理性、擁抱感覺。」也不能只講邏輯、講數字,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直覺。DNA雙股不能自顧自的越拉越長,這兩者中間必須有所「鍵結」,連在一起,才能產生承載生命的基因密碼。這基因的密碼是什麼?

是「錢」。

村上隆這麼令人討厭又不得不同意地回答道:「也就是說,我發現了一個道理,金錢這道難以理解的牆,比藝術領域內的問題更接近藝術本質,是無法解決的人的業障。如果不探索人與金錢的連接點,是無法成就現代藝術的……藝術是由人類所創造的。意圖超越人類的藝術,為了超越,就必須集結許多超人類的行為。要持續維護這樣的鬥志及環境,金錢並不是沒有也沒關係的東西。」

這就是本書書名的由來:美學經濟密碼。

談設計哲學,老師一定會提到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理論就像比基尼,是布料愈少,越簡潔的愈好。講到這,我們已經把「美學」與「經濟」這兩門學問綁在一起,提出美學經濟這一個新概念。這樣就好,沒有必要再成立一門新理論。談美學經濟就是談「如何以美感為商品創造價值」。

另外,近年來有幾個新名詞都與「美學經濟」有關,在此對於其關聯性也做一番介紹。

「體驗經濟」是談如何透過產品和服務,來讓消費者體驗到更高層次的享受,也就是「美感」;感動經濟是差不多的意思。

「風格美感經濟」是美學經濟概念的前身,上文已經說過。

「注意力經濟」專談是美學經濟產業中的一支:內容產業。在下面的章節我們會有更深入的介紹。

「娛樂經濟」專指娛樂產業,包括內容產業,甚至博奕、觀光、色情等等任何能娛樂大眾的產業。由於我們定義美就是「愉悅」的感覺,因此兩個名詞的相通性更多。所不同是,美學經濟強調的是文化性、藝術性;娛樂經濟強調的是暫時性的刺激麻醉。

這麼聽起來,美學經濟確實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拿美感來創造產品價值,好像是連鄉下路邊攤小販都懂的概念吧?在當今的社會,哪樣產品不需要做得美美的?哪樣生意不必絞盡腦汁,出奇致勝?

確實,正如本章開頭所引的所羅門王名言:「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有許多看起來新穎的觀念和想法,古早以前人人都懂,只不過現在有人系統化的整理出來,方便學習與應用,如此而已。拿卡拉OK作例子,人人都覺得是日本人發明,台灣人發揚光大,卻不知這早在唐朝就是庶民娛樂--唐詩三百首當時是拿來搭配通俗樂曲唱的,白居易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他的詞「老媼能解」,甚至還有詩人坐在酒樓上打賭歌伎(即流行歌手)唱誰的詩多,爭風吃醋呢--你說,那不是卡拉OK口水歌是啥?

沒有留言: